经验教训的成语故事
拼音jīng yàn jiào xùn
基本解释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
出处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暂未找到成语经验教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经验教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一本正经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
| 一板正经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
| 三教九流 | 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第六卷:“(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
| 三迁之教 | 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
| 不可教训 | 《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
| 不吝指教 | 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有当,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
| 不吝赐教 | 鲁迅《两地书》五:“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 |
| 不屑教诲 | |
| 不忘母训 | |
| 不教之教 | 《吕氏春秋 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
| 不教而杀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
| 不教而诛 |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0回:“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支问着我了!” |
| 不经世故 | 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
| 不经之语 | 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杂录》:“神宗顾问左右‘青唇’何事,皆不能对。乃以问赵元老。元老奏‘不经之语,不敢以闻’。” |
| 不经之说 | 唐 无稹《迁庙议状》:“曷若削汉朝不经之说,征殷周可久之文,从亲尽则迁之常规,为万代不朽之定制。” |
| 不经之谈 | 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
| 不见经传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
| 不足为训 | 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
| 久经世故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这老头儿虽说粗豪,却是个久经世故的,须是不露一毫芒角才引得出他的真话来呢。” |
| 久经考验 | 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斗争的实践证明,我国工人阶级不愧是久经考验的立场坚定的革命领导阶级。” |
| 久经风霜 | 浩然《艳阳天》第140章:“他那久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
| 义方之训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
| 九流三教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 |
| 五经扫地 | 《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群臣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钦明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 |
| 以法为教 | 《韩非子 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
| 传经送宝 | 张洁《沉重的翅膀》:“咱们单位年年搞这一套,总结呀,评比呀,传经送宝呀,有多少货真价实的玩艺儿?” |
| 传道穷经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这些中进士、做翰林的,和他说道传道穷经,他便说迂而不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