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成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xiū hǎo jié chéng修好结成 | 修:整治。重修旧好,缔结联盟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九年》:“楚子使公子辰如晋,报钟仪之使,请修好结成。” |
| gōng bài chuí chéng功败垂成 | 垂:接近;将近。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多含有惋惜之意。 | 《晋书 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
| gōng chéng fú jū功成弗居 | 见“功成不居”。 |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
| bào chéng yī tuán抱成一团 |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形容关系极为亲密。 | 程树榛《大学时代》:“刘向明和另外两人,抱成一团,异想天开地搞什么科学研究,在同学中造成很坏的影响。” |
| yāo hǎo chéng qiàn要好成歉 | 歉:心觉不安。做好事反被当作恶意。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 |
| chái láng chéng xìng豺狼成性 | 豺:一种类似狼的凶残野兽;也叫“豺狗”。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加以虺蜴为人,豺狼成性。” |
| liú xuè chéng hé流血成河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杀的尸横遍野,流血成河,大败亏输。” |
| chéng wáng bài kòu成王败寇 | 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草寇。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
| bù dǎ bù chéng qì不打不成器 | 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二部:“这孩子性子野,你不要姑息他,打、骂都可以,就是不要将就他。不打不成器……” |
| jí dì chéng míng及第成名 | 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
| wèi chéng yī kuì未成一篑 | 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
| wén guì tiān chéng文贵天成 | 贵:以……为贵。指有灵感时自然而然写成的文章最好。 | 宋·钱易《南部新书》:“李元宾言文贵天成,强不高也。” |
| xiāo sháo jiǔ chéng箫韶九成 | 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
| mó chǔ chéng zhēn磨杵成针 |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 明 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慲之灵。” |
| jī shǎo chéng duō积少成多 | 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
| shuǐ huǒ xiāng jì,yán méi xiāng ché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 《旧唐书·忠义传·王义方》:“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
| shì yǐ xiāng chéng适以相成 | 适:恰好。恰好可以相辅相成。 | 老舍《赵子曰》:“他们两个好像庙门前立着的那对哼、哈二将,唯其不同,适以相成。” |
| chéng shì bù zú,huài shì yǒu yú成事不足,坏事有余 | 成:成就;足:足够。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5回:“部里书办们,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 |
| dān sī bù chéng xiàn单丝不成线 | 一根丝绞不成线。比喻个人力量单薄,难把事情办成。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有心要救他,只是单丝不成线,孤掌岂能鸣。” |
| táo lǐ chéng qī桃李成蹊 | “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 | 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渐稠。” |
| guàn yú chéng chǒng贯鱼成宠 | 贯鱼:穿成一串的鱼;宠:宠幸。指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一时龚、孔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并得贯鱼成宠。” |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出口成章 | 章:篇章。话出口就能成文章。形容口才好或文思敏捷。也作“出言有章”、“脱口成章”、“出言成章”。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引北魏 崔浩曰:“言出口成章,词不穷竭,若滑稽之吐酒。” |
| shì bài chuí chéng事败垂成 | 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 明·梁辰鱼《浣纱记·乞降》:“九仞为山,功亏一篑,料想不劳而集,事败垂成。” |
| mò shǒu chéng guī墨守成规 |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
| zuò xiǎng qí chéng坐享其成 | 享:享受;成:成果。坐着不劳动而享受劳动成果。 | 明 王守仁《与顾惟贤书》:“闽广之役,偶幸了事,皆诸君之功,区区盖坐享其成者。” |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胸有成竹 |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有打算或有把握。成:完全的。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 gōng chéng yè jiù功成业就 | 成:成功;业:事业。建立了功绩,事业有成就。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 范长江《塞上行·行纪·忆西蒙》:“岳飞功成业就之时,即高宗寝时不安之日。” |
| xí yǐ chéng fēng习以成风 | 风:风气。习惯了,就形成了风气。 | 宋·朱熹《谏诤》:“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择其不敢言之甚者为台谏,习以成风,如何做得事。” |
| yī jiàng gōng chéng wàn gǔ kū一将功成万骨枯 | 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 | 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 gōng duò chuí chéng功堕垂成 | 功:成功;堕:通“隳”,毁坏;垂:接近,将近;成:成功。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 明·张凤翼《红拂记·棋决雌雄》:“侵地无方,攻城记屈,遭回转觉难发,功堕垂成,怎能勾冲击唐突?” |
|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
| dī shuǐ chéng hé滴水成河 | 比喻积少成多。 | 周立波《山乡世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 |
| shè bǐ chéng yǎ涉笔成雅 | 涉笔:动笔,着笔;雅:雅致。指动笔就雅致而不落俗套。 | 清·毛先舒《诗辩诋》第一卷:“于物无择,而涉笔成雅;于思无豫,而往必造微。” |
| yī jǔ chéng míng一举成名 | 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 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
| shōu chéng qì bài收成弃败 | 谓趋附得势的人,轻视遭贬黜的人。 | 汉·王充《论衡·自纪》:“俗性贪进忽退,收成弃败。” |
| jī shā chéng tǎ积沙成塔 | 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
| yī wù bù chéng,liǎng wù xiàn zài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 见:通“现”。指一件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没有损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
| xiōng yǒu chéng lüè胸有成略 | 指胸有已成的策略。 | 清·周亮工《黄母周宜人七轶序》:“江都天人之学,长沙治安之书,摩切已深,胸有成略,足以应当世之所求。” |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 绿树成荫 | ||
| dú shù bù chéng lín独树不成林 | 独:单独。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 | 《古今乐录》:“梁曲曰: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
| yǎng huǐ chéng shé养虺成蛇 | 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 《国语 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
| yè bù chéng mèi夜不成寐 | 寐:睡着。形容因心中有事,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 | 宋 洪迈《夷坚志 乙志卷八 虔州城楼》:“明日而先公言:‘汝夜何所往?吾闻抱关老卒云,楼故多怪,每夕必出。’予因道昨见者。是日徒于孤独,竟夜不能寐。” |
|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
| gù shǒu chéng guī固守成规 | 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 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搞了好多年,导致的结果不好。” |
| zuò guān chéng bài坐观成败 | 坐在一边;观察别人的成败;即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持旁观的态度。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 |
| lǜ yè chéng yīn绿叶成荫 | 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 |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 杜牧》:“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 bù chī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 《南史·庾仲文传》:“言‘仲文贵要异他尚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 |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hé chéng yī gè zhū gě liàng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
| sān rén chéng zhòng三人成众 |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三人成众,必有一长。” |
| zǒu bǐ chéng wén走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明·无名氏《登瀛洲》第二折:“都要可便吟诗和韵,题着这新建瀛洲,则要个字意相关,走笔成文。” |
| xí fēi chéng sú习非成俗 | 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杯觞路酌,弦歌行奏,转相高尚,习非成俗。” |
|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弄巧成拙 | 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愚笨。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 宋 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
| wú huǎng bù chéng méi无谎不成媒 | 谎:谎言。媒人说亲没有不说谎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颜俊道:‘常言无谎不成媒。你与我包谎,只说十二分人才,或者该是我的姻缘,一说便就。” |
| sān rén chéng shì hǔ三人成市虎 |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星能挠椎。” |
|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百巧成穷 |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 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
| gōng chéng bù jū功成不居 | 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 先秦 李耳《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
| gù zhí chéng jiàn固执成见 | 见“固执己见”。 | 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
| yī suǒ chéng nán一索成男 | 见“一索得男”。 | 宋·王迈《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 |
| xuè liú chéng chuān血流成川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1回:“打进番营来,如入无人之境,打得尸如山积,血流成川。” |
| mǐ yǐ chéng chuī米已成炊 |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 |
| zhòng shǎo chéng duō众少成多 | 犹积少成多。指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 《汉书 董仲舒传》:“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
| kè bó chéng jiā刻薄成家 | 刻薄:冷酷无情。用残忍刻薄的手段发家致富。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
| bái shǒu chéng jiā白手成家 | 没有依恃,而独立兴起的家业或事业。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朱延年是商人的儿子,他的福佑药房是白手成家的。” |
| huī hàn chéng yǔ挥汗成雨 |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多。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 zì xué chéng cái自学成才 | 靠自学而成为有用的人才。 | 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文化大革命’前大专学校毕业的和自学成才达到同等水平的知识分子,总有几百万吧。” |
| jī xí chéng cháng积习成常 | 积习:长期的习惯;常:普通,平常。一种做法长期去做便成为惯例,被视作正常。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暑亵薄日,自使人黑,积习成常,以黑为美。” |
| sān xǐ chéng guó三徙成国 | 见“三徙成都”。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
| chéng jīng zuò guài成精作怪 | 精:精灵;怪:妖怪。变成精灵妖怪危害人间。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阴灵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 |
| zhòng nù nán fàn,zhuān yù nán chéng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 专欲:一个人的欲望,众人的债怒不可触犯,一人的欲望难于实现。指不能违背多数人的意愿。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 xíng chéng gōng mǎn行成功满 |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 | 金·王喆《夜行船》词:“一炷名香经十卷,三千日行成功满。” |
| yī huī ér chéng一挥而成 | 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 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
| zhǎng huī chéng shé长虺成蛇 | 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后患。 | 《洛阳伽蓝记 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
| zhāng mèi chéng yīn张袂成阴 | 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 | 《晏子春秋·杂下九》:“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 xiū nǎo chéng nù羞恼成怒 | 羞:羞臊;恼:气恼。因烦恼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婆子,一则吃了酒,二则被这丫头揭着弊病,便羞恼成怒了。” |
| lěi zú chéng bù累足成步 |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
| xī xiào nù mà,jiē chéng wén zhāng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 宋 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 shì yǐ mì chéng事以密成 | 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 《韩非子·说难》:“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
| xiōng yǒu chéng suàn胸有成算 | 犹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各口进出货物盈虚,以及市价涨跌,庶胸有成算,不为租客所欺。” |
| xià bǐ chéng wén下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
| gōng chéng gǔ kū功成骨枯 | 语本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它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 语出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 mó zhuān chéng jìng磨砖成镜 | 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慧能大师》:“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 |
| shēng mǐ zhǔ chéng shú fàn生米煮成熟饭 |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他老人家也赖不到那里去了。” |
| xí yǐ chéng xìng习以成性 | 习:习惯。习惯了就养成了性格 | 《晋书·王导传》:“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 |
| qiào chéng qiào bài俏成俏败 | 近似于成或败,谓非真成真败。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力命》:“佹佹成者,俏成也,初非成也;佹佹败者,俏败者也,初非败也;故迷生于俏。” |
| yī wú suǒ chéng一无所成 | 一点没有成就。 | 清 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相辅相成 | 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 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
| fǎ chéng lìng xiū法成令修 | 修:完善。法令完善。 | 唐·韩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张施。” |
| bù yǐ guī jǔ,bù chéng fāng yuán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规:圆规;矩:曲尺。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 hǎo mèng nán chéng好梦难成 | 在睡眠时,要想做个好梦也是不轻而易举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难以变成现实。 | 宋·聂胜琼《鹧鸪天·寄李之问》:“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
| tiān píng dì chéng天平地成 | 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
| yì yǔ chéng chèn一语成谶 | 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一语成谶,就是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 |
| jù shǎo chéng duō聚少成多 | 聚:集合,会合。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由少变多。 | 《汉书 董仲传》:“众少成多,积小致巨。” |
| zhǐ fù chéng qīn指腹成亲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 | 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俺两家指腹成亲,后来我家生了个女儿,唤做闰香,今年十七岁;他家得了个小厮,唤做庆安,他如今穷了也。” |
| jiān nán yù chéng艰难玉成 | 玉成:敬辞,意为成全,成功。形容经过艰辛的磨炼,终于获得成功。 | |
| tǔ fú chéng qiáng土扶成墙 | 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 《北史·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
| yuē dìng sú chéng约定俗成 | 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 | 先秦 荀况《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 fàn làn chéng zāi泛滥成灾 |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四处溢出。指江河湖泊的水漫溢横流;造成灾害。也比喻有害的思想言行到处传播;成为祸患。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
| tiě chǔ chéng zhēn铁杵成针 |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 明 郑之珍《目连救母 四 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 |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