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风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shù dà zhāo fēng树大招风树大了容易招风打击。比喻目标大了引人注意;容易招惹是非。明 吴承恩《西游记》:“这正是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
fēng fā quán yǒng风发泉涌风发:形容迅速猛烈;涌:向上冒出。大风刮起,喷泉涌现。比喻多种力量或事物并发,发展迅速,声势大。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两样功夫互乘,属题构思,竟成了风发泉涌。”
shùn fēng shǐ duò顺风使舵见“顺风转舵”。浩然《艳阳天》第123章:“来一个委曲求全、顺风使舵呢?这真是左右为难的事儿。”
tán tǔ shēng fēng谈吐生风谈话机敏风趣。清·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则其人殊魁梧俊伟,谈吐生风。”
zhòng fēng kuáng zǒu中风狂走中风:像中了邪一样;狂走:发狂般奔跑。形容举止失常,放纵癫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伯通中风狂走,自捐盛时。”
yí fēng píng sú移风平俗转变风气,改变习俗。《吕氏春秋 侈乐》:“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zhèn mǎ fēng qiáng阵马风樯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zhuī fēng zhú diàn追风逐电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北齐·刘昼《新论·知人》:“故孔方諲之相马也,虽未追风逐电,绝尘灭影,而迅足之势固已见矣。”
yī lù shùn fēng一路顺风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
fēng sú rén qíng风俗人情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fēng píng làng jì风萍浪迹浪迹:到处飘游。比喻漂泊不定。柔石《二月》:“萧涧秋在这六年之中,风萍浪迹,跑过中国底大部分的疆土。”
fēng zhōng zhī zhú风中之烛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明 李贽《覆邓石阳书》:“犹闻拜疾趋,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
fēng xíng yī shì风行一世谓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胡適《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只有那‘明心见性,不立文字’的禅宗,仍旧风行一世。”
fēng yǔ piāo yáo风雨漂摇见“风雨飘摇”。唐·李华《二孝赞》:“风雨漂摇,支体鳞皴。”
fēng chéng huà xí风成化习习:习惯。指形成风气与习俗。晋·葛洪《抱朴子·逸民》:“纷扰日久,求竞成俗,或推货贿以龙跃,或阶党援以凤起,风成化习,大道渐芜。”
wèi fēng xiān yǔ未风先雨比喻未见事实先下结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婆子家晓道什么?只管胡言乱语!那见得我不会做生意,弄坏了事,要你未风先雨。”
āi fēng jī fèng捱风缉缝捱:同“挨”,挤入;缉:连接。多方钻营、找门路。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公侯》:“别个秀才要去结交县令,还要捱风缉缝,央人引见,拜在门下,认为老师。”
zōu lǔ yí fēng邹鲁遗风邹、鲁:孔子是鲁人,孟子是邹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指孔孟留下来的儒家风气。《梁书·羊侃传》:“高祖览曰:吾闻仁者有勇,今见勇者有仁,可谓邹鲁遗风,英贤不绝。”
wèi rán chéng fēng蔚然成风形容某件事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日本国内,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诗蔚然成风。”
diāo fēng lòu yuè雕风镂月刻意吟风弄月。明·张煌言《梅岭山居诗引》:“是使骚人雕风镂月,总是拈花,释子说乘参宗,无非梦草。”
fēng zhú cán nián风烛残年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chuō lì fēng fā踔厉风发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máng fēng bào yǔ盲风暴雨指非常急骤的风雨。苏曼殊《遁迹记》:“尔时诸天昏暗,盲风暴雨,震荡川陆。”
shàng yǔ páng fēng上雨旁风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fēng yún bù cè风云不测比喻变幻莫测的局势。《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谁知好事多磨,风云不测,台谏官员看见同佥富豪宕,上本参论他赃私,奉旨发下西台御史,免不得收下监中。”
dāng ěr páng fēng当耳旁风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语出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chéng fēng zhī zhuó成风之斫同“成风斤”。
yí fēng yú zé遗风馀泽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fēng chén zhī jīng风尘之惊风尘:战乱。战乱发生的警报。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威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喧嚣,仓黄促战。”
ěr páng fēng耳旁风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fēng chén pú pú风尘仆仆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
jí fēng zhòu yǔ疾风骤雨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淮南子 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fēng liú tì tǎng风流倜傥风流:洒脱不拘、富有才学;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有才华、有学识、风度洒脱豪爽;不拘于世俗礼节法度。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风流倜傥。”
diào fēng biàn sú调风变俗犹言移风易俗。《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yī lù fēng chén一路风尘形容旅途辛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jiāo fēng bó sú浇风薄俗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gé fēng yì sú革风易俗改变风气和习俗。
fēng yán yǐng yǔ风言影语捕风捉影的话语。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致赵秋舲书》:“猥以春来王粲之不归,论传海外东坡之忆死,风言影语,莫识来因,一介鲰生,何忌何惜!”
gǎi sú qiān fēng改俗迁风迁:改。改变风俗习气。《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yǔ chán fēng jī雨僝风僽谓风雨交相摧折。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词:“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fàng dàn fēng liú放诞风流谓不拘礼法而有文采。《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
mǒ yuè pī fēng抹月秕风意思是用风月当菜肴。这是文人表示家贫没有东西待客的风趣说法,。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批风。”
chéng fēng xī zhǐ承风希旨承:顺承;希:企望。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东汉·班固《汉书·薛宣传》:“九卿以下,咸承风指。”
wèi chéng fēng qì蔚成风气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在康奈尔校园里》:“可惜这种个人捐献在我们国家里还只是麟角凤毛,还没蔚成风气。”
yuè yūn zhī fēng,chǔ rùn zhī yǔ月晕知风,础润知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长舆《论莱阳民变事》:“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窃恐踵莱阳而起者,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
fēng qiáng zhèn mǎ风樯阵马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唐 杜牧《<李贺歌诗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wēi fēng xiáng lín威风祥麟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
chě shǔn fēng qí扯顺风旗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ráo yǒu fēng qù饶有风趣很有风趣。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1章:“韩燕来觉着山地里春天不但来得早,而且饶有风趣。”
fēng yán wù yǔ风言雾语指隐约其辞的传闻。《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电,很为着急,在省城里叠派干员侦查,虽有些风言雾语,到底探不出个实在。”
zhuī fēng bǔ yǐng追风捕影追寻如风、影那样虚空的东西。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伍子登科记·祭头巾》:“祭遇者拾芥拈芹,似我时追风捕影。”
yī fēng chuī一风吹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邓小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历史帐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这也是这次会晤取得的一个成果。”
xūn fēng jiě yùn薰风解愠薰风:和煦的风;愠:怨恨。温和的风可消除心头的烦恼《孔子家语·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fēng chē yǔ mǎ风车雨马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唐·李商隐《燕台诗·冬》之四:“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独啼红怨天曙。”
yí fēng gǔ dào遗风古道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清 元祚《从安节宓草昆仲乞写鹤舟图》诗:“水田茆屋莫愁村,别有遗风古道存。”
fǔ guǐ zhī fēng簠簋之风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于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簠簋之风为之一变。”
yǔ xiǔ fēng cān雨宿风餐见“雨卧风餐”。宋·范成大《四明人董峄久居岳市乞诗》:“祝融峰下两逢春,雨宿风餐老病身。莫笑五湖萍梗客,海边亦有未归人。”
zhān fēng wàng qì占风望气察看风向云气。亦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明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壬辰以外察原任去官,四君者……真实可惜;其它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zhǐ tán fēng yuè只谈风月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清·张岱《游山小启》:“喜作闲人,酒席间只谈风月。”
tán tǔ fēng yǎ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一回:“钱江听罢,暗忖这人气宇非凡,谈吐风雅,倒把人民两字记在心中,料不是等闲的。”
yùn jiè fēng liú酝藉风流酝藉:宽和有涵容。形容人的风度潇洒温文。《旧唐书·权德舆传》:“动作语言,一无外饰,酝藉风流,为时称向。”
zhuō yǐng zhuī fēng捉影追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依据,随意而行。明·郑若庸《玉玦记·博弈》:“许人话捉影追风,骗人财探囊取物。”
fēng chè léi xíng风掣雷行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清·无名氏《游越南记》:“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
xiào ào fēng yuè笑傲风月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fēng shēng hè lì风声鹤唳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chéng fēng xīng làng乘风兴浪谓趁机挑起事端。清·容闳《西学东渐记》第十九章:“吴监督子登闻之,遂又乘风兴浪,思设法以破坏此留学事务所。”
máng fēng dù yǔ盲风妒雨同“盲风怪雨”。明·魏大中《答方孩未》:“而盲风妒雨,夜半陡作,瓣瓣沾泥矣。”
chūn fēng yǔ lù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宋·王清惠《满江红·题驿壁》:“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bì fēng gǎng避风港一种无装卸设备、在暴风雨时使船只得到掩护的港口。比喻一块可以躲避危险的地方。张贤亮《心安即福地》:“外面的世界虽然波涛汹涌,家总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
fēng gǔ qiào jùn风骨峭峻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唐·韩愈《感春》诗:“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fēng liáng huà风凉话打消别人积极性的嘲讽话。曾朴《孽海花》第18回:“况且没有把柄的事儿,给一个低三下四的奴才含血喷人,自己倒站着听风凉话儿!”
fēng yún zhī zhì风云之志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miè jǐng zhuī fēng灭景追风看不见影子,追得上风。形容马跑得极快。景,同“影”。《说郛》卷六四引唐·无名氏《灌畦暇语》:“今马之能走者,忌必随其余步哉?顾所以灭景追风者有不在,是故也。”
shā fēng jǐng杀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宋 晏殊《煮茶》诗:“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zhuī fēng niè jǐng追风蹑景形容速度极快。《抱朴子 内篇序》:“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
chōng fēng pò làng冲风破浪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楼船,不敌今日之铁甲飞轮冲风破浪也。”
wàng fēng ér dùn望风而遁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蛮酋惩交趾之败,望风而遁。”
jí fēng zhòu yǔ急风骤雨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章炳麟《五无论》:“至于神话,希腊、印度皆立男女二神,而急风骤雨则群指为天神战斗之事。”
fēng yǔ rú pán风雨如盘盘: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宋 孙光宪《兆北琐言 逸文 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盘,别我不知何处去?\'”
gāo jié qīng fēng高节清风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chì jiē fēng yún叱嗟风云同“叱咤风云”。宋·陆游《锺离真人赞》:“五季之乱,方酣于兵。叱嗟风云,卓乎人英。”
fēng liú yǐ nǐ风流旖旎风流:风韵;旖旎:柔美的样子。风韵柔媚。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我这女儿吹弹歌舞,书画琴棋,无不精妙,更是风流旖旎,机巧聪明。”
fēng chí yún juǎn风驰云卷形容迅速席卷。邹鲁《中国同盟会》:“西北则张乐行等风驰云卷,天下已非满洲所有,其督师大臣赛尚阿、和春一败涂地,事无可为。”
bài sú shāng fēng败俗伤风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参见“败俗伤化”。
fēng yǔ rú huì风雨如晦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fàng pì tiān fēng放屁添风谓从旁助威。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
chūn fēng yí shuǐ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fēng yǔ piāo yáo风雨飘摇在风雨里飘浮摇荡。比喻动荡不稳或岌岌可危。《诗经 豳风 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jiàn fēng shì yǔ见风是雨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wén fēng ér zhì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舅兄只顾要将细鸟带回船去,刚才被他这阵乱叫,以致众兽闻风而至,几乎性命不保。”
jǔ bù shēng fēng举步生风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见了,便觉得分外高兴,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二种人与他说得活着。”
fēng bīng cǎo jiǎ风兵草甲犹言草木皆兵。《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piāo fēng kǔ yǔ飘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战国·宋·墨翟《墨子·尚同上》:“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huán fēng shān huǒ传风扇火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yī lù fēng qīng一路风清形容安定升平的景象。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用违其才》:“沈里孝清直名臣,使其建牙内地,将见一路风清,乃使作陕西巡抚,助讨宁夏。”
wò fēng bǔ yǐng握风捕影犹言捕风捉影。汉·牟融《理惑论》第一卷:“神仙之书,听之则洋洋盈耳,求其效,犹握风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
wén fēng xiǎng yīng闻风响应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随有乡勇章双桂等三千余人,闻风响应。”
zuò làng xīng fēng作浪兴风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再生缘》第七十四回:“[郡主]心中本有些须醋,被江妈,作浪兴风煽惑他。”
cǎn yǔ suān fēng惨雨酸风犹言凄风苦雨。指令人伤感的天气。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势。《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夷就抚》:“军门传箭夜缒城,郦生寸舌能销兵。抽红换白须臾事,惨雨酸风顷刻平。”
fēng mù tàn风木叹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宋·陆游《焚黄》:“早岁已形风木叹,余生永废《蓼莪》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