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知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学然后知不足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mí tú zhī fǎn迷途知返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失了道路;知道后改到正路上来。比喻犯了错误后;知道改正。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lěng nuǎn zì zhī冷暖自知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wàng biǎo zhī lǐ望表知里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唐·杨炯《从甥梁锜墓志铭》:“穆天子羽陵之籍,莫不因条报叶,望表知里。”
yī zhī bàn jiě一知半解很贫乏的知识;很肤浅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zhī wǒ zuì wǒ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bù zhī tòng yǎng不知痛痒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mí tú zhī fǎn迷途知反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南史 陈伯之传》:“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yuè yūn zhī fēng,chǔ rùn zhī yǔ月晕知风,础润知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长舆《论莱阳民变事》:“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窃恐踵莱阳而起者,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
bù zhī jiù lǐ不知就里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燕雀安知鸿鹄志鸿鹄:天鹅。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远大者的抱负。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shēng zhī ān xíng生知安行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wèi bǔ xiān zhī未卜先知测知未来的吉凶祸福;这是一种迷信行为。形容有预见。卜:占卜;算卦。元 无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三折:“卖弄杀《周易》阴阳谁似你,还有个未卜先知意。”
zhī zhǐ bù rǔ知止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bù zhī gān kǔ不知甘苦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zuò zhī qiān lǐ坐知千里坐在屋里而知晓千里之外的事情。形容具有远见卓识。南朝·梁·任乧《奏弹曹景宗文》:“光武命将,坐知千里。”
zhī lái cáng wǎng知来藏往指对未来有所预见,对已往心中了然。《周易 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chán bù zhī xuě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tián bù zhī chǐ恬不知耻指对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为安然处之;不以为耻。恬:安然、满不在乎。宋 吕祖谦《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měng rán wú zhī懵然无知懵:无知的样子。一无所知的样子。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除读书属文外,其它懵然无知。”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mò zhī suǒ wéi莫知所为不知道怎幺办好,形容激动得不知怎幺办。亦作“莫知所谓”。《晋书·王廙传》:“是时温将废海西公,百僚震栗,温亦色动,莫知所为。”
zhī nán ér tuì知难而退知道困难就退却下来。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
bù zhī diān dǎo不知颠倒犹言不明事理。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九回:不想这些带来的官兵,人人亦不知颠倒。天色又看看晚了。”
bù zhī qù xiàng不知去向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sān bù zhī三不知指对开头、中间到结尾一无所知。也指什么都不知道。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清晨起来,恐怕苏友白见亲事不成,三不知去了,便忙忙梳洗了,亲到寺中来请他。”
shì shì yí xíng释知遗形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fù rú jiē zhī妇孺皆知孺:小孩子。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3回:“果如张仙所言,形于诗歌,扮为杂剧,弄得妇孺皆知。”
wú rén bù zhī无人不知到尽人皆知的地步。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卖朝报’的人为广招徕,必然大声吆喝,以至于大街小巷,无人不知。”
lè tiān zhī mìng乐天知命天:天命;天的意志;命:命运。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并安于自己的处境。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tāo zài zhī jǐ叨在知己叨:谦词,表示辱没他人,自觉惭愧;知己:友谊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清 霁园主人《夜潭随录 崔秀才》:“谓叨在知己,亟当如命。
dá quán zhī biàn达权知变指不死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顶寇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
yī yè zhī qiū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zhēn zhī zhuó jiàn真知灼见真:真实;真知:正确的认识;灼:明白透彻;见:见解。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pín jiàn zhī zhī贫贱之知见“贫贱之交”。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如饮水者,冷热自知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lǚ shuāng zhī bīng履霜知冰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jīn yǔ xīn zhī今雨新知比喻新近结交的朋友。
guān guò zhī rén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xiān zhī xiān jué先知先觉觉:对事物有所认识。对哲理和社会政治等问题的认识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道远知骥,世伪知贤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gé wù zhì zhī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bào zǐ zhī wǒ鲍子知我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史记 管晏列传》:“管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zhī bì yán,yán bì jìn知必言,言必尽言:说。凡有知道的,就毫无保留地讲出来。
zhī jīn bó gǔ知今博古贯通古今。知识渊博。元·赵彦晖《点绛唇·席上咏妓》曲:“知今博古通三教,铁石人一见了也魂销。”
mí ér zhī fǎn迷而知返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宋书 二凶传 元凶劭》:“所以淹霆缓电者,犹冀弟迷而知返耳。”
xíng yì zhī nán行易知难孙中山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二讲:“天下的事情,的确是行易知难。”
zhī jǐ zhī yù知己之遇遇:待遇。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吾以羁旅亡命,受齐侯知己之遇,今日不能出力,反害偻堙,殆天意也!”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晓得,知道。形容学问渊博,无所不至。《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zhī zhǐ bù dài知止不殆殆:危险。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zhī bǐ zhī jǐ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zhī shū tōng lǐ知书通礼有才学,懂礼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6回:“看了柴进、燕青出言不俗,知书通礼,先自有八分欢喜。”
yī zhī bàn jiàn一知半见谓不成熟的一点见解。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zhì bù zhà yú知不诈愚知:通“智”。聪明人不欺诈老实愚昧的人。无名氏《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
yè luò zhī qiū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童华禅师法嗣》:“动弦别曲,叶落知秋,举一明三。”
wú zhī wàng zuò无知妄作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而胡为。春秋·鲁·孔丘《论语·八》:“奚取于三家之堂。”宋·朱熹集注:“讥其无知妄作,以取谮窃之罪。”
zhī jìn néng suǒ知尽能索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史记·货殖列传》:“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
huì zǐ zhī wǒ惠子知我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
bù zhī qǐn shí不知寝食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
wēn gù zhī xīn温故知新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zhà rù lú wéi,bù zhī shēn qiǎn乍入芦圩,不知深浅乍:刚刚,起初;圩:围子。新到一片芦苇地,不知这里边的深浅。比喻刚到一个新的地方,不熟悉情况,行动要谨慎。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假若不与他实说,蒙着头,带着他走,常言道:‘乍入芦圩,不知深浅。’”
zhī mìng bù yōu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厝同“不知所措”。晋·庚亮《让中书令表》:“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mí ér zhī fǎn迷而知反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bù zhī dà tǐ不知大体知:知道;大体:重要的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从全局出发。《旧唐书·田弘正传》:“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报。”
bù zhī jìn tuì不知进退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jiàn wēi zhī méng见微知萌微:细微。萌:发生。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jiù yǔ xīn zhī旧雨新知旧相识和新朋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追求她的,关心她的,旧雨新知使老房子,他们家原来居住的那套四合院,电铃整天响个不停。”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kě xiǎng ér zhī可想而知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zhī zú bù dài知足不殆殆:危险。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危险。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zhī bái shǒu hēi知白守黑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wén yī zhī èr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yàn què qǐ zhī diāo è zhì燕雀岂知雕鹗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鸿鹄志”。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岂知雕鹗志,顽童不解老仙机。”
xiāng zhī hèn wǎn相知恨晚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lù yáo zhī mǎ lì,sh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结交警语》:“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yī wàng ér zhī一望而知一看就明白。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zhī jī qí shén知幾其神幾:幾微,细微。指人能够预知事情萌发的细微迹象,就能与神道相合。《周易·系辞下》:“子曰:‘知幾其神乎。’”
wǎng zhī suǒ cuò罔知所措罔:不。知:知道。措:安置、处置。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
jiàn shí zhī jǐ见时知几谓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yī wèn sān bù zhī一问三不知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tā xiāng gù zhī他乡故知故知:老朋友,熟人。在异地遇到老朋友或熟人。明 天然智叟《石头点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他乡故知,分外亲热。”
yǎ zǐ màn cháng huáng bǎi wèi,zì jiā yǒu kǔ zì jiā zhī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哑子:哑巴;黄柏:黄檗,味苦。哑子尝到黄柏的苦味,知苦说不出。比喻有苦难言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jiàn kě ér jìn,zhī nán ér tuì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zhī téng zháo rè知疼着热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亲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热,才是儿子。”
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地间只有你我两人才知道这个秘密,不能对别人说。明·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你又青春,我又年少,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咱两个好歹要成了这亲事罢。”
bù zhī yǒu hàn,hé lùn wèi jìn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quán zhī quán néng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郭沫若《郑成功》第四章:“全知全能的主是大公无私的。”
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zhī shū míng lǐ知书明理有才学,懂礼仪。老舍《骆驼样子》:“仿佛谁都是混帐,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
zhì xiào yī guān知效一官知:同“智”,才智;效:胜任。才智能力可以胜任一官之职。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jiàn shí zhī jī见时知幾时:时势,时世;幾:细微的迹象,先兆。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监军之计在于持牢,而非见时知幾之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