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口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口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ié shé dù kǒu结舌杜口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杜:堵塞。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qī kǒu bā zuǐ七口八嘴同“七嘴八舌”。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只是七口八嘴,议论他死了没有,受污没有,死了如何好,活着如何不好。”
kǒu ruò xuán hé口若悬河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shùn kǒu kāi hé顺口开河犹言信口开河。不假深思,不负责任地随口乱说。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回:“我原来是私访,为何顺口开河?”
mù dèng kǒu jié目瞪口结同“目瞪口呆”。王以仁《流浪》:“当他们要我在那张表上填写着我的职业和来杭的目的时,我真是目瞪口结的呆住了。”
chū kǒu shāng rén出口伤人指用恶言恶语辱骂别人。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赵公明大怒:‘好妖道!焉敢如此出口伤人,欺吾太甚!”
zhòng kǒu xiāo xiāo众口嚣嚣嚣:喧嚷,吵嚷。大家都吵吵嚷嚷地说着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烦》:“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
yáng rù hǔ kǒu羊入虎口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wǎng fèi kǒu shé枉费口舌白费口舌。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七章:“许琴不愿向这个不关心人只关心自己的七姐枉费口舌。”
zì tóu hǔ kǒu自投虎口投:进入;虎口:比喻十分危险的处所。比喻自己进入危险的场所送死。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20回:“这薛刚真正胆大包天,不想生法报仇,反来祭扫铁丘坟,是自投虎口。”
yī yán chū kǒu,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出口,驷马难追驷马:四匹马拉车。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yī kǒu liǎng chí一口两匙比喻贪多。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
wàng kǒu bā shé妄口巴舌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
tǒng yī kǒu jìng统一口径比喻大家对待问题采取一致的态度。莫应丰《将军吟》第41章:“联合宣传队里头有的工人和战士似乎有话不敢说,都是统一的口径。”
duō kǒu ā shī多口阿师指喜欢多话的人。宋·圆悟《碧岩录》卷五:“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
jiān shé bì kǒu缄舌闭口缄舌: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看别人眼铺眉,笑自己的缄舌闭口。”
yí rén kǒu shí贻人口实贻:给;口实:话柄;即可让人利用的口实。指做事说话不小心;给人留下话柄。清 唐才常《上欧阳中鹄书》:“安得有此巨款?如此事果成,必贻人口实。”
kǒu bù zé yán口不择言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北史 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
dù kǒu guǒ zú杜口裹足杜口:闭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闭着嘴不敢说,停住脚不敢走。比喻有顾虑而不敢接近,远远避开。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shùn kǒu liū顺口溜民间的一种句子长短不等口头韵文。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宁为鸡口,毋为牛后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dù kǒu tūn shēng杜口吞声形容一句话也不说。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 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quē kǒu niè zǐ缺口镊子镊子用以拔毛,缺口镊子则不能。故用以比喻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彼不相知者,视仆之饥饱,如观越人之肥瘠耳。乡谚有云‘缺口镊子’者,公识之。”
dèng mù chǐ kǒu瞪目哆口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形容惊呆的样子。清 无名氏《帝城花样 春珊传》:“诸名士且摇玉柄麈尾,擎铁如意,瞪目哆口如木鸡。”
xīn kǒu rú yī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宋 汪应辰《题续池阳集》:“由是观世之议论,谬于是非邪正之实者,未必心以为是,使士大夫心口如一,岂复有纷纷之患哉!”
zhāng kǒu jié shé张口结舌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dùn kǒu zhuō sāi顿口拙腮比喻嘴笨,不善于说话。
kǒu zào chún gān口燥唇干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相和歌辞十一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kǒu shì xīn miáo口是心苗犹言为心声。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氤氲篆烟袅,昏惨剌银灯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报。暗觑清霄,盼梦里他来到。却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频频叫。”
kǔ kǒu nì ěr苦口逆耳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mù dèng kǒu duō目瞪口哆瞪:眼睛发愣;哆:张口的样子。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吃惊的样子。宋·洪迈《夷坚丁志·荆山客邸》:“翻揭席荐,无所见而出,面色如墨,目瞪口哆,不能复言。”
áo yá jǐ kǒu聱牙戟口聱牙:不顺口。形容文词艰涩,拗口难读。《明史 文苑传三 李攀龙》:“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至不能终篇。”
kǒu xuè wèi gān口血未干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qián kǒu jìn yǔ拑口禁语拑:同“钳”,用东西夹住。闭口不言。形容保守秘密不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今日贾政在席上也自拑口禁语。”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zhòng kǒu rú yī众口如一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明 沈德符《野获编 吏部一 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
bān kǒu nòng shé搬口弄舌挑拨是非。同“搬唇递舌”。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四回:“必然嫂嫂见我做了这些衣裳,一定背后有说话;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kāi kǒu jiàn dǎn开口见胆见“开口见心”。宋·宗绍《无门关·赵州洗钵》:“赵州开口见胆,露出心肝。”
jí kǒu xiàng sī极口项斯谓满口赞誉。项斯、唐代诗人,为杨敬之所器重,敬之赠诗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之句。明·袁宏道《与钱象先生》:“仆极口项斯矣。茂苑虽多士,当今无出公右者。”
suí kǒu hú zhōu随口胡诌随便搪塞。
dù kǒu jué yán杜口绝言犹言杜口无言。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赞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绝言,其利安在?”
yá bái kǒu qīng牙白口清比喻说话清楚。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急得无法。”
kuài zhì rén kǒu脍炙人口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
hú kǒu sì fāng餬口四方餬:通“糊”;餬口:寄食。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餬其口于四方。”
xìn kǒu kāi hē信口开喝见“信口开合”。元·张养浩《新水令·辞官》:“非是俺全身远害,免教人信口开喝。”
xìn kǒu kāi hé信口开合比喻随口乱说一气。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xīn zhí kǒu kuài心直口快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kǒu zhōng zǎo shī口中蚤虱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犹如口中之虱。故又作“口中虱”。《韩非子·七术》:“(王)以临东阳,则邯鄣口中虱也。”
zhū kǒu hào chǐ朱口皓齿皓:白。鲜红的双唇,雪白的牙齿。形容容貌美丽。无名氏《杂事秘辛》:“目波澄鲜,眉抚连卷,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魇颐颔,位置均适。”
jīn rén jiān kǒu金人缄口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第三卷:“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tí xīn zài kǒu提心在口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wàn kǒu yī cí万口一辞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唐 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zàn bù jué kǒu赞不绝口赞:称赞;绝:停。不住口地称赞。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字势飞舞,魏生赞不绝口。”
xìn kǒu kāi hé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信口:随口;开河:指说话时嘴唇张合。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kǒu chǐ líng lì口齿伶俐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hǔ kǒu táo shēng虎口逃生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也作“虎口余生”。元 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bì kǒu bù tán闭口不谈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沈从文《边城》:“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gān mào hǔ kǒu甘冒虎口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kǒu chū dā yán口出大言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mǎn kǒu zhī hū zhě yě满口之乎者也满口文言词语。指人物的书呆子气。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kǒu hán tiān xiàn口含天宪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论》:“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
chán kǒu áo áo谗口嗷嗷谗:说别人坏话;嗷嗷:七嘴八舌地诽谤。形容众人以谗言诋毁别人。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无罪无辜,谗口嗷嗷。”
kǒu qīng shé bó口轻舌薄形容说话刻薄尖酸。《天雨花》第25回:“小小年纪无厚道,口轻舌薄诮谁人?”
kǒu shì xīn fēi口是心非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qīng kǒu bái shé青口白舌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洪深《五奎桥》第一幕:“这样的好风水,保桥还来不及呢!岂可青口白舌,轻易说拆去么?”
bān kǒu nòng chún搬口弄唇搬:搬弄;弄:卖弄。指说长道短,挑拔是非或卖弄口才。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又见我两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
zhòng kǒu áo áo众口嗷嗷嗷嗷:哀号声。形容人们因饥饿而嗷嗷哀号。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说什么贫不忧愁富不骄,赤紧的众口嗷嗷。”
shī zī dà kāi kǒu狮子大开口比喻要价或所提条件很高。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狮子大开口,做一个门户势子,等候来人,上中下三路,皆不能出其匡郭。”
chōng kǒu ér fā冲口而发不加思索地说出口来。明·李贽《焚书·李温陵传》:“滑稽排调,冲口而发,既能解颐,亦可刺骨。”
zhòng kǒu xiāng chuán众口相传众人辗转述说。见“众口交传”。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
kǒu dāi mù dèng口呆目瞪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明·许仲林《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些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作一堆麻,酥酥成一块,莫能动履。”
kǒu duō shí guǎ口多食寡吃饭的人多,但是食物很少。唐·韩愈《答胡生书》:“愈不善自谋,口多而食寡。”
huò cóng kǒu shēng祸从口生指言语不慎招致灾祸。
yī kǒu tóng shēng一口同声犹一口同音。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kǒu fù zhī lěi口腹之累口腹:指饮食;累:连累。指因为饮食而受到牵累。汉·班固《东观汉记·闵贡》:“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dù kǒu mù shé杜口木舌杜口:闭口不言;木舌:结舌。闭着嘴说不出话来。比喻缄口不言,形容不敢说话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忠臣惧死而杜口,万夫怖祸而木舌。”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一口吸尽西江水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yǒu kǒu nán zhāng有口难张有话不便开口说或不敢说。
zhé jiǎo zhī kǒu折角之口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
qīng kǒu qīng shé轻口轻舌见“轻嘴薄舌”。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你不理他便罢,不要十分轻口轻舌的冲撞他。”
dù kǒu wú yán杜口无言闭住嘴巴,不出一言。《晋书·吉挹传》:“挹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绝粒而死。”
hǔ kǒu bá xū虎口扳须扳:拉。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5回:“郦老师纵是丽君,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须,龙头锯角。”
yī kǒu tóng yīn一口同音犹言众口一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
fēn fáng jiǎn kǒu分房减口亦作“分身减口”。旧时荒年,为减轻家庭负担,维持生计,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谓分房减口或分身减口。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如今为这六料不收,上司言语,着俺分房减口。兄弟你守着祖业,俺两口儿到他邦外府,赶熟去来。”
jīn shé bì kǒu金舌弊口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zhǐ huà kǒu shòu指画口授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清·查继佐《罪惟录·徐光启传》:“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
fó xīn shé kǒu佛心蛇口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yī kǒu sān shé一口三舌比喻唠叨、话多。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liǎng jiān hé kǒu两肩荷口犹言两个肩膀扛张嘴,比喻只会吃饭不会干事。
pò kǒu dà mà破口大骂破:冲开。指满口恶语骂人。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shé xīn fó kǒu蛇心佛口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jìn kǒu juǎn shé噤口捲舌指缄默不言。
hǔ kǒu bá xū虎口拔须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一章:“于是就有一些专门拉纤的掮客,壮着胆子来找侦缉队长,想从虎口拔毛。”
hú kǒu dù rì糊口度日糊口:本是喝粥的意思。度日:过日子。勉强维持生活,打发日子。《五代史评话 梁史》:“但是小生自小兀坐书斋,不谙其他生活,只得把这教学糊口度日,为之奈何?”
kǒu ěr xiāng chuán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kǒu wú zé yán,shēn wú zé xíng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行都合乎礼法,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shǐ kǒu fǒu rèn矢口否认一口咬定;坚决不承认。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他为着面子上光彩,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如夫人’。”
kǒu shàng rǔ xiù口尚乳臭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kǒu kuài xīn zhí口快心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语言明快。清 曹雪芹《红楼梦》:“云姑娘,你如今长大了,越发心直嘴快了。”
láng láng shàng kǒu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清 王韬《淞隐漫录》:“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