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为什么划入北京?揭秘背后的历史与地理原因平谷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行政区,其划入北京的历史和地理原因一直备受关注。我们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平谷划入北京的背景,包括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策因素等多个方面。我们这篇文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宛平县在哪里,历史沿革与地理位置解析
宛平县在哪里,历史沿革与地理位置解析宛平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县名,曾作为明清时期京城附郭县发挥重要行政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其行政区划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这篇文章将详细解析宛平县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及其现代归属,包括:明清时期的宛平县;民
宛平县在哪里,历史沿革与地理位置解析
宛平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县名,曾作为明清时期京城附郭县发挥重要行政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其行政区划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这篇文章将详细解析宛平县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及其现代归属,包括:明清时期的宛平县;民国时期的调整;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现代地理位置说明;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常见问题解答。通过系统梳理,帮助你们全面了解这一历史地名的变迁与现状。
一、明清时期的宛平县
宛平县最早设立于辽代,至明清时期成为顺天府下辖的"京县"之一,与大兴县共同管理北京城西部行政事务(东属大兴县,西属宛平县)。据《宛署杂记》记载,其县衙旧址位于今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东官房一带,管辖范围包含今北京西城、海淀、石景山及丰台部分地区。
作为"天子脚下"的首县,宛平县衙规格高于普通县署,知县为六品京官。辖区内有卢沟桥、妙峰山等标志性地点,现存宛平城(现属丰台区)即为明代为保卫京畿所建的拱极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于此,使其成为抗战历史重要见证地。
二、民国时期的调整
1914年北洋政府将顺天府改为京兆地方,宛平县继续保留。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北京改称北平特别市,宛平县划归河北省管辖,县治迁至卢沟桥畔的拱极城内。这一时期县域大幅缩减,原属宛平的北京城内区域划归北平市。
1937年后,宛平县成为抗日战争前沿阵地。1948年12月,解放军在宛平县成立平津战役前线指挥部。档案显示,至1949年前,宛平县辖区约为今北京西南部五环外区域,包含部分丰台、门头沟地界。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
1952年经政务院批准,宛平县正式撤销建制,其辖区分别划归北京市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及门头沟区。原县治所在的拱极城保留"宛平城"称谓,现为丰台区卢沟桥街道管辖,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值得注意的是,1987年为保护卢沟桥历史风貌,北京市政府在宛平城基础上设立"宛平城地区办事处",作为丰台区政府派出机构。这一行政名称延续至今,使"宛平"作为区片名得以保留。
四、现代地理位置说明
若以原宛平县城(今宛平城)为坐标,其具体位置为:
- 经纬度:北纬39°50',东经116°13'
- 交通路线:北京地铁14号线西段园博园站向北3公里,或搭乘专65路公交至"抗战雕塑园"站
- 周边地标:东临永定河及卢沟桥,西接京港澳高速,北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现今"宛平"作为地理概念主要指丰台区宛平城及周边区域,不具县级行政意义。门头沟区现存"宛平县人民抗日战争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等历史遗存。
五、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宛平县作为北京建城史的重要载体,具有特殊文化价值:
- 行政标本:明清京县管理制度活化石,现存清代《宛平县志》为研究北京史必读文献
- 建筑遗存:宛平城保存完整的明代卫城格局,1984年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抗战记忆:七七事变爆发地,城内抗战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地名延续:北京现存300余处含"宛平"的地名(如宛平宾馆、宛平社区卫生中心等)
六、常见问题解答Q&A
现在还有宛平县吗?
宛平县作为行政区划已于1952年撤销,原辖区分别并入北京市多个城区。现今"宛平"仅为丰台区下辖的片区名称(宛平城地区),对应行政机构为街道办事处。
宛平城和卢沟桥是什么关系?
宛平城始建于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本名"拱极城",为军事要塞护卫卢沟桥。因城在清代长期作为宛平县治所,故俗称"宛平城"。两处现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距仅500米。
如何参观宛平城?
宛平城实行免费开放(每日9:00-16:30),建议游览路线:
- 从永定河畔参观卢沟桥(需门票20元)
- 经西门进入宛平城内主街
- 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需预约)
- 登城墙俯瞰卢沟桥全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