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知识文章正文

大同古代叫什么,大同古代名称探究

旅游知识2025年04月30日 06:43:490admin

大同古代叫什么,大同古代名称探究大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其古代名称随朝代更迭而变化,反映了这座边塞重镇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功能变迁。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大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及其由来,为您呈现这座"北方锁

大同古代叫什么

大同古代叫什么,大同古代名称探究

大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其古代名称随朝代更迭而变化,反映了这座边塞重镇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功能变迁。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大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及其由来,为您呈现这座"北方锁钥"之城的名称演变轨迹。内容包括:秦汉时期的称谓北魏时期的鼎盛名称隋唐五代时的沿革辽金元时期的演变明清时期的定名名称背后的历史密码;7. 常见问题解答


一、秦汉时期的称谓

大同地区最早见于史册的名称是战国时期的"平邑",属赵国疆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平城县",此为大同建城之始(前221年)。汉承秦制仍称平城,西汉时归属雁门郡,成为防御匈奴的前哨。《汉书·地理志》明确记载:"雁门郡,秦置...属县十四,平城其一"。

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印证了平城作为军事要塞的地位,城址在今大同市北郊白马城一带。东汉末年,平城因鲜卑南迁逐渐成为多民族聚居地,为后来北魏建都埋下伏笔。


二、北魏时期的鼎盛名称

398年,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开启了"平城时代"(398-494年)。这一时期平城达到鼎盛:

  • 作为北魏都城长达96年
  • 城市规模"周回三十二里"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设"恒州"治所于平城。北齐时改称"恒安镇",北周时期恢复"云中县"古称,这一名称源自《周礼》"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余祁,其川虖池、呕夷,其浸涞、易,其利布帛,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扰,其谷宜五种"的记载。


三、隋唐五代时的沿革

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改设"云内县",大业初年(605年)复称"云中县"。唐代在此设立"云州",成为河东道北部军事重镇。安史之乱期间(755-763年),云州一度被叛军占据,史思明曾在此称帝。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云州由此进入辽朝版图。这一时期城址向今大同古城位置迁移,城市格局基本定型。


四、辽金元时期的演变

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升云州为"西京",成为辽国五京之一,全称"西京大同府",这是"大同"名称的首次出现。金灭辽后沿用此制,仍设西京大同府。

元代设"大同路",属中书省直辖。《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其为"Tanduc",是连接中原与漠南的重要商贸枢纽。这一时期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现存善化寺、华严寺等古建多为此时遗存。


五、明清时期的定名

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设"大同府",为九边重镇之首,徐达主持扩建城池,形成"城方二十四里"的军事要塞。清代延续"大同府"建制,属山西省。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始称"大同县"。1949年后设立地级市,名称沿用至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明清城墙保存完好程度在全国罕见,印证了明代"大同士马甲天下"的军事地位。


六、名称背后的历史密码

大同历代名称演变折射出三个关键历史维度:

  1. 军事功能:从"平城"到"大同府",始终体现边防要冲属性
  2. 民族融合: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在此交替主导
  3. 城市定位:由军事堡垒向区域中心城市的转变

辽代定名"大同"具有深意:既取《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又反映多民族共处的现实诉求。元代郝经《大同城楼》诗云:"平城高接九霄近,北极遥看咫尺间",生动呈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纵深感。


七、常见问题解答Q&A

大同为什么在辽代改称"大同"?

1044年辽兴宗升云州为西京时,取"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命名,既体现契丹统治者吸收汉文化的治国理念,又反映当地汉、契丹、沙陀等多民族混居的社会现实。

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460年),当时称"平城",是北魏都城。现存主要洞窟完工于494年迁都洛阳前,故学术界称之为"平城时代艺术"。

大同古城墙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现存城墙基础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徐达在元大同城址上扩建而成,周长7.24公里,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2016年完成全面修复,重现明代"巍然重镇"风貌。

标签: 大同古代名称平城云州西京大同府

无趣啦-旅游知识分享与目的地推荐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8027749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