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知识文章正文

粤汉码头得名是否与广东和汉口的航运历史有关

旅游知识2025年05月12日 14:29:020admin

粤汉码头得名是否与广东和汉口的航运历史有关粤汉码头名称直接源自连接广州(粤)和武汉(汉口)的粤汉铁路,该码头曾是铁路水陆联运的关键节点。这个命名不仅承载着20世纪初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历史记忆,更体现了汉口作为九省通衢的枢纽地位。命名渊源

为什么叫粤汉码头

粤汉码头得名是否与广东和汉口的航运历史有关

粤汉码头名称直接源自连接广州(粤)和武汉(汉口)的粤汉铁路,该码头曾是铁路水陆联运的关键节点。这个命名不仅承载着20世纪初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历史记忆,更体现了汉口作为九省通衢的枢纽地位。

命名渊源的航运地理背景

1906年通车的粤汉铁路在长江流域需要水陆中转站,汉口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被选作枢纽。当时铁路终端与长江航运的接驳处,逐渐形成了专用码头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命名方式遵循了近代中国交通节点"起止点简称+设施类型"的惯例,类似的还有株萍铁路、京张铁路等。

码头所在位置正处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这个三镇交界地带自明清以来就是重要的漕运中转站。19世纪末汉口开埠后,英国太古洋行率先在此建设栈桥,后来随着民族资本的介入,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码头作业区。

历史演变的三个关键阶段

1906-1936年:联运枢纽形成期

在粤汉铁路全线贯通前,武昌至株洲段已建成运营,通过轮渡连接江北的京汉铁路。这个时期码头主要承担铁路器材运输任务,每日吞吐量可达2000吨,当时被称为"铁路码头"。

1937-1949年:战时运输中心

抗日战争期间,该码头成为战略物资转移的生命线。1938年武汉会战前夕,民生公司卢作孚组织的"宜昌大撤退"中,有超过10万吨设备经此转运至重庆。此时"粤汉码头"的称谓开始在官方文件中稳定使用。

1950年代后:功能转型阶段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铁路轮渡停运,码头逐渐转为客运为主。1990年代起,随着沿江大道改造,部分区域转型为城市观光带,但"粤汉码头"的地名仍被保留作为历史记忆坐标。

命名背后的深层文化逻辑

这种命名方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典型特征:交通设施往往成为区域认同的载体。就像"京沪线"、"陇海线"等铁路名称,"粤汉"二字实际上构建了岭南文化与荆楚文化的空间对话。武汉地方志记载,20世纪30年代汉口商会曾专门发文要求规范使用该名称,以强调武汉在南北交通中的关键地位。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虽然1957年后铁路功能消失,但码头名称反而在市民口中得到强化。这与武汉人"不服周"的地域性格有关——保留这个名称,某种程度上是对城市历史地位的坚守。

Q&A常见问题

广州是否也有对应的"汉粤码头"

广州珠江沿岸确实存在过铁路货运码头,但多称为"黄沙码头"或"广铁南站",未见官方使用"汉粤码头"的记载。这种不对称命名可能反映出当时以汉口为物流中心的运输格局。

现今粤汉码头具体位置在哪里

现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沿江大道三阳路口至五福路口段,GPS坐标为30.593°N, 114.299°E。目前码头功能已转变为游船停泊点和城市阳台,2023年完成的改造工程保留了部分铁轨遗迹。

类似命名的码头还有哪些

长江流域较著名的有重庆"朝天门码头"(得名于接圣旨功能)、南京"浦口码头"(连接津浦铁路),国外类似案例则有纽约"Erie Basin"码头(纪念伊利运河)等,这些命名都承载着交通史记忆。

标签: 武汉航运历史粤汉铁路遗产码头命名文化交通地理学城市记忆空间

无趣啦-旅游知识分享与目的地推荐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8027749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