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在古代究竟被称为什么名字
张掖在古代究竟被称为什么名字张掖这一历史悠久的河西走廊重镇,西汉时期由霍去病收复后首次得名“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其地名演变承载着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战略意图,唐代曾短暂更名“甘州”,但“张掖”始终是官
张掖在古代究竟被称为什么名字
张掖这一历史悠久的河西走廊重镇,西汉时期由霍去病收复后首次得名“张掖”,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作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其地名演变承载着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战略意图,唐代曾短暂更名“甘州”,但“张掖”始终是官方主流称谓。以下将从历史沿革、语言学依据和地理战略价值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汉代命名的军事地理密码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张掖郡”,其名称直接反映了中原王朝的边疆战略。相较于同时期河西四郡中的“酒泉”(因泉水如酒得名)、“敦煌”(大而盛之意),“张掖”二字具有更强烈的军事控制隐喻——所谓“臂掖”,既指祁连山与合黎山形成的天然隘口地形,又暗喻此处如同帝国伸向西域的臂膀关节。
考古发现的居延汉简中多次出现“张掖都尉”等职官记载,证实该名称自汉代起便作为稳定行政区划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东汉《说文解字》特别收录“掖”字释义为“持臂也”,这与出土文物中的“张掖”封泥形成互证。
唐代更名背后的政治博弈
公元742年唐玄宗改张掖为“甘州”,这与其推行全国性政区改革密切相关。当时新设“甘州”得名于城南甘峻山,但《元和郡县志》仍以“张掖县”作为州治所在,形成州县双名制。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期间恢复“张掖”旧称,反映出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正统性的追认。
粟特文书记录的别名现象
敦煌莫高窟出土的9世纪粟特文信件显示,粟特商人称张掖为“Kan-chow”,这实际是“甘州”的音译。这种民间称谓与官方文书差异,揭示了丝绸之路商贸活动中多语言地名并存的真实生态。
宋元以后的名称固化
西夏政权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沿用“张掖”汉名,同时以党项语称“
标签: 河西走廊历史汉代郡县制丝绸之路地名学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多语言文献考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