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知识文章正文

福州为何被称作蓉城这个别称背后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

旅游知识2025年05月19日 23:36:0615admin

福州为何被称作蓉城这个别称背后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福州被称为"蓉城"主要源于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在城内广植木棉树的历史典故,这种植物的雅称"荚蓉"逐渐演变成城市代称。该称谓既承载着千年人文记忆,也折射出

福州为什么称为蓉城

福州为何被称作蓉城这个别称背后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

福州被称为"蓉城"主要源于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在城内广植木棉树的历史典故,这种植物的雅称"荚蓉"逐渐演变成城市代称。该称谓既承载着千年人文记忆,也折射出福州"环城遍植绿荫"的生态传统。

植物溯源与历史契机

公元10世纪闽国时期,王审知推行"编户植榕"政策,在城郭内外大规模栽种适应性极强的本地树种——福州木棉(学名:Gossampinus malabarica)。这种被古人美称为"荚蓉"的乔木,其树冠如华盖般铺展,根系发达且耐湿热,成为理想的遮阴树种。

值得注意的是,"荚蓉"并非现代植物学分类中的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这个名称混淆源于明清时期文人的诗意转化。正如福州文史专家郑子端在《闽都别记》中考证,古福州方言中"棉"与"蓉"存在音转现象,这种语言变迁为别称的形成埋下伏笔。

文化符号的层累建构

宋代以降,文人墨客反复使用"荚蓉"意象描写福州景观。陆游在《福州请仁王坚老疏》中就有"荚蓉城畔多佛刹"的表述,而明代王应山《闽都记》更系统记载了"环城植榕"的盛况。这种文学书写不断强化城市与植物的符号绑定。

清代道光年间出现关键转折——地方志开始明确记载"荚蓉城即榕城"的对应关系。此时"荚蓉"已完成从特指木棉到泛指榕树群的语义扩展,这种概念的泛化恰恰印证了文化记忆的重新诠释过程。

生态智慧的现代回响

当代福州仍保留着1800余株古榕树,其中位于国家森林公园的"千年榕树王"树龄超过900年。这些活文物构成独特的"城市绿肺系统",其生态功能与历史价值形成双重遗产。2017年福州市政府启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是对这种生态传统的延续。

Q&A常见问题

蓉城与成都的别称有何区别

成都"蓉城"源于后蜀时期木芙蓉种植,而福州别称特指木棉/榕树,二者植物学分类完全不同,但都体现中国古代"以植物喻城"的命名智慧。

现今福州哪些地方能体验蓉城风貌

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古榕群落、金山寺"榕荫碑林"、烟台山公园的百年古榕网络,都是感受"荚蓉城"魅力的活态标本,尤推荐初夏木棉飘絮时节造访。

这个别称对福州城市形象塑造有何影响

从"茉莉花茶"到"榕树精神",植物意象持续赋能城市品牌建设。2024年福州文旅局推出"寻踪荚蓉城"AR导览系统,正是将生态记忆转化为现代文旅资源的典型案例。

标签: 城市文化符号学植物历史地理学福州地方志研究生态城市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无趣啦-旅游知识分享与目的地推荐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8027749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