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知识文章正文

为何香港这条著名徒步路线以麦理浩爵士命名

旅游知识2025年05月23日 08:40:591admin

为何香港这条著名徒步路线以麦理浩爵士命名麦理浩径是香港首条长途远足径,于1979年启用,其命名源自第25任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的姓氏。这位总督在任期间(1971-1982年)推动香港郊野公园体系建

为什么叫麦理浩径

为何香港这条著名徒步路线以麦理浩爵士命名

麦理浩径是香港首条长途远足径,于1979年启用,其命名源自第25任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Sir Murray MacLehose)的姓氏。这位总督在任期间(1971-1982年)推动香港郊野公园体系建设,而麦理浩径正是其重要遗产之一。我们这篇文章将解析命名的历史背景、麦理浩的环保贡献,以及这条路线如何成为香港地标。

殖民时期的总督命名传统

在港英政府时期,重要公共设施常以在任总督命名,如维多利亚港、皇后大道等。麦理浩径延续这一传统,但特殊之处在于:这是首个以总督命名的自然保护类基础设施,反映当时香港城市规划理念转向环境保护与公共休闲空间建设。

麦理浩的环保政治遗产

这位苏格兰出身的外交官总督在任期间:

  1. 推动《郊野公园条例》立法(1976年)
  2. 设立首批郊野公园(1977年)
  3. 启动100公里麦理浩径建设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香港经济高速发展,麦理浩却将政府预算投向"无经济效益"的环保项目,展现超前眼光。路径设计贯穿新界东西,巧妙连接八个郊野公园,使市民可系统接触香港最原始的自然地貌。

命名的深层政治意涵

有历史学者认为,这种命名方式暗含殖民政府的"柔性统治"策略:通过公共福利项目塑造亲民形象。但不可否认,麦理浩径确实成为香港最成功的环保教育载体——每年超20万人次徒步,其中约15%为国际游客,无形中推广了香港的自然景观价值。

2007年命名争议事件

曾有立法会议员提议更名,但民调显示76%市民反对。这个插曲反而证明:经过近30年沉淀,"麦理浩径"已脱离殖民符号意义,成为香港集体记忆中的文化地标。

Q&A常见问题

麦理浩径与其他国家步道有何不同

其独特之处在于极端的景观对比:沿途可同时观赏国际都会天际线和原始海滩/火山岩地质,这种"半小时从都市到荒野"的体验世界罕见。

为何选择100公里这个长度

设计团队参考了英国国民步道标准,同时考虑香港地形特点——足够长以形成挑战性,又能在10段中展现多元生态景观。第一段从浪茄湾到北潭涌,就包含香港少有的白沙海滩与红树林湿地。

路线维护现由谁负责

现由渔农自然护理署管理,但民间组织"麦理浩径之友"每年组织逾5000志愿者参与维护。这种"政府+民间"共管模式,被国际徒步协会评为亚太区典范。

标签: 香港历史地理殖民时期遗产徒步旅行文化环境保护政策地标命名学

无趣啦-旅游知识分享与目的地推荐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8027749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