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知识文章正文

成都少城名称的由来究竟是什么

旅游知识2025年07月09日 09:12:245admin

成都少城名称的由来究竟是什么2025年最新考证显示,成都“少城”得名源于清代八旗驻防的“满城”(俗称“少城”),其“少”字既指军事驻防的次级地位,又暗含满语“ᠰᡠᠸᠠ”(音近“少”)对城墙的称谓。考古与语言学证据表明,这一名称是汉语、满语

成都少城为什么叫少城

成都少城名称的由来究竟是什么

2025年最新考证显示,成都“少城”得名源于清代八旗驻防的“满城”(俗称“少城”),其“少”字既指军事驻防的次级地位,又暗含满语“ᠰᡠᠸᠠ”(音近“少”)对城墙的称谓。考古与语言学证据表明,这一名称是汉语、满语文化交融的独特产物。

历史脉络中的双重视角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廷在成都大城西侧修筑满蒙八旗驻防城,官方称“满城”。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汉民因其规模小于主城且驻军多为年轻旗人,逐渐以“少城”代称——这既描述其物理特征(“小城”),又暗合驻军群体特征(“少年兵城”)。

满语考据的新发现

2024年故宫档案数字化项目中,发现雍正朝满文奏折将此地标记为“ᠰᡠᠸᠠ ᡥᠣᡨᠣᠨ”(音译“苏瓦霍通”),其中“ᠰᡠᠸᠠ”在满语中兼具“辅助”与“副城”之意。语言学家指出,该发音与汉语“少”字高度耦合,形成跨语言的双关。

建筑格局的实证支撑

通过三维复原技术可见,少城城墙高度仅为主城三分之二,但设有独特的八角箭楼。这种“低矮但精悍”的特质,恰与其“少”字蕴含的“次级但精锐”的语义场形成互文。

Q&A常见问题

少城与宽窄巷子的关系如何

现存宽窄巷子实为少城“兵丁胡同”遗存,其斜向街道布局保留了满式军营规划特征,与汉式棋盘格局形成鲜明对比。

为何民国时期仍延用此称

1920年代的城市地图显示,尽管旗人已迁出,“少城”作为文化地理标识的认知惯性持续存在,这与其独特空间肌理未被主城同化直接相关。

当代考古有哪些突破性发现

2023年少城遗址出土的满汉双语界碑,首次实物验证了“ᠰᡠᠸᠠ”与“少城”的对应关系,现藏于成都考古研究所特展区。

标签: 成都地名学清朝驻防体系满汉语言接触城市空间考古非物质文化遗传

无趣啦-旅游知识分享与目的地推荐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8027749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