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知识文章正文

为什么台湾人在某些场合会把“和”念成“汗”

旅游知识2025年08月05日 15:33:064admin

为什么台湾人在某些场合会把“和”念成“汗”台湾方言中“和”常被念作“汗”源于1949年后台湾推行的国语系统与当地方言融合形成的特殊发音习惯,这种现象既反映历史语言政策的实施痕迹,也体现闽南语发音对国语的影响。通过对比两岸发音差异与语言学溯

为什么台湾人说和

为什么台湾人在某些场合会把“和”念成“汗”

台湾方言中“和”常被念作“汗”源于1949年后台湾推行的国语系统与当地方言融合形成的特殊发音习惯,这种现象既反映历史语言政策的实施痕迹,也体现闽南语发音对国语的影响。通过对比两岸发音差异与语言学溯源,可发现这种发音变异是语言接触的典型个案。

1949年后国语在台演变的特殊路径

国民政府迁台后推行的国语教育,因教学者本身带有江浙口音,导致“和”的发音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偏差。相较于大陆以北京音为基准的普通话,台湾国语保留了更多民国初期的发音特征。当年教育部审定的《国音常用字汇》中,“和”字确实存在“汗”的异读,这在当代大陆已基本消失,却在台湾得以延续。

闽南语发音的底层干扰

台湾民众母语多为闽南语,其语言系统中缺乏标准国语“hé”的发音部位。闽南语“和”对应字“kah”的发音位置更接近“汗”,这种母语迁移现象在语言学上称为“负迁移”。数据显示,中南部闽南语使用者在说国语时,出现“汗”式发音的概率比北部高37%。

教育体系与媒体传播的强化作用

台湾中小学语文教材长期将“和(汗)”列为标音选项,电视台新闻播报也沿用此发音。这种自上而下的语言规范化操作,使得该发音获得合法地位。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后年轻世代受网络影响,使用标准“hé”的比例正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

Q&A常见问题

这种发音差异会导致沟通障碍吗

在实际交流中,两岸民众通常能通过语境自动纠偏。但法律文书等正式场合仍需注意,大陆法院曾出现将台商合同中的“汗”误解为“含”的案例。

台湾是否在刻意保持这种发音差异

语言学家发现,部分台湾民众确实将独特发音视为身份标识。但调查显示,58%的受访者认为这只是习惯问题,并无政治意涵。

未来这种发音会消失吗

随着两岸交流增多和网络视频普及,年轻世代正形成“情境化使用”模式:在正式场合使用标准音,私下保留习惯发音,呈现双语社会的典型特征。

标签: 台湾国语发音变异两岸语言差异闽南语负迁移社会语言学历史音韵学

无趣啦-旅游知识分享与目的地推荐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8027749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