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知识文章正文

十里洋场究竟指代上海哪个历史时期的特殊风貌

旅游知识2025年08月10日 21:19:366admin

十里洋场究竟指代上海哪个历史时期的特殊风貌"十里洋场"特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上海租界区域内形成的西洋化商业街区,其核心区域为今日外滩至人民广场一带的南京东路路段。这个词组既是对殖民历史的具象化描述,也承载着近代

十里洋场是什么意思

十里洋场究竟指代上海哪个历史时期的特殊风貌

"十里洋场"特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上海租界区域内形成的西洋化商业街区,其核心区域为今日外滩至人民广场一带的南京东路路段。这个词组既是对殖民历史的具象化描述,也承载着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复杂记忆。

名词溯源与空间界定

这个充满画面感的称谓最早见于清末文人笔记,其中"十里"并非精确测量,而是形容英法租界沿黄浦江发展的带状繁华区域。当时西式建筑群与中式里弄形成的视觉反差,配合煤气路灯彻夜不息的奇观,确实构成了"洋场"的强烈意象。

时空坐标的精确锚定

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1943年租界收回的百年间,以南京路为中轴的4.8平方公里租界区,集中了全中国80%的外资银行、远东最先进的市政设施,以及赛马场、剧院等异域文化载体。

文化符号的多重解读

表面看这个词记录着殖民创伤,但深层却折射出中国现代化的矛盾起点。石库门里弄与哥特式教堂的共生,既显现文化碰撞的撕裂感,也孕育着海派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语境中使用该词时往往带有双重意味:历史学者强调其半殖民地属性,而城市规划者更关注其作为近代都市化典范的空间价值。

Q&A常见问题

为什么说十里洋场是理解近代上海的关键密码

这个地理单元完整保存着中国从传统商埠向现代都会转型的物质证据链,其城市肌理至今影响着上海的空间格局。

当时的华人如何参与十里洋场的建设

尽管主导权在外商手中,但宁波帮买办、广东建筑匠人等群体通过材料转译(如用青砖模仿红砖效果)、功能混合(商住复合体)等方式实现了创造性转化。

当代还有哪些可见的十里洋场遗存

外滩万国建筑群、和平饭店旋转门、南京东路四大公司旧址等物质载体,连同"老克勒"生活方式等非物质遗产,共同构成可触摸的历史分层。

标签: 租界文化研究上海城市史殖民建筑遗产近代化进程空间社会学

无趣啦-旅游知识分享与目的地推荐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8027749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