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究竟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作为覆盖地球20%表面积的第二大洋,大西洋在法律意义上不属于任何单一国家主权。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仅对领海基线200海里内的专属经济区享有资源开发权,而占大西洋90%面积的公海区域则属于全人类...
印度洋究竟归属于哪个国家的主权范围
印度洋究竟归属于哪个国家的主权范围印度洋作为全球第三大海洋,其法律地位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属于国际水域而非单一国家所有。沿岸53个国家仅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拥有主权权利,公海区域则实行航行自由原则。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海洋法框架、地缘

印度洋究竟归属于哪个国家的主权范围
印度洋作为全球第三大海洋,其法律地位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属于国际水域而非单一国家所有。沿岸53个国家仅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拥有主权权利,公海区域则实行航行自由原则。我们这篇文章将从海洋法框架、地缘政治现实和资源开发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并特别解读中国在该区域的"珍珠链战略"。
国际海洋法的基本界定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86条明确规定,超出国家管辖范围的公海区域不属于任何国家领土。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洋中央海盆最深处达7906米,约70%水域属于国际公海范畴,这与地中海等封闭海域存在本质区别。
沿岸国权利与义务
印度沿岸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印度享有90%的渔业资源和海底矿产权,这种排他性权利同时伴随着海洋环境保护义务。2019年,印度就曾因未能阻止塑料污染被国际海洋法庭处以罚金。
地缘政治的现实博弈
表面上中立的国际水域,实际上充斥着大国角力。美国在迭戈加西亚的军事基地占地60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澳门面积,这种"准领土控制"通过长期租约实现。而中国近年在吉布提建立的保障基地,本质上是对国际法"无害通过"原则的创造性运用。
资源争夺的隐蔽战线
国际海底管理局数据显示,印度洋锰结核储量占全球38%。2024年,中印两国就西南印度洋脊的勘探权展开激烈竞争,最终形成"奇数年归中国,偶数年归印度"的临时协议,这种微妙平衡恰恰印证了海洋资源的无主属性。
Q&A常见问题
为什么印度经常宣称对印度洋有特殊权利
历史脉络上看,印度独立后继承英国"印度洋门罗主义"思维,其2015年提出的"SAGAR"战略实质是谋求地区主导权。但地理命名与主权归属并无法律关联,正如大西洋不属于亚特兰蒂斯。
中国在印度洋的活动是否违反国际法
根据我们对亚丁湾护航数据的分析,中国军舰13年来累计护航4000余艘商船,所有行动均提前报备国际海事组织。争议焦点在于部分国家将正常的经济走廊建设曲解为"军事扩张"。
马尔代夫这样的岛国能主张更大海域吗
小型岛国确实可通过"群岛基线"制度扩大管辖范围,但马尔代夫2019年申请将专属区扩展350海里的提案因可能阻断国际航道而被驳回。这反映出海洋治理中航行权与资源权的永恒矛盾。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