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江西宜春的名字里藏着个“春”字宜春得名源于汉代,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其“春”字既指向自然景观特征,也隐喻气候温润宜居。我们这篇文章将解构地名渊源、历史沿革及文化象征三重维度,揭示这个浪漫名称背后的地理密码。汉代古泉...
垟这个字到底指代什么地理概念
旅游知识2025年08月30日 03:06:542admin
垟这个字到底指代什么地理概念垟(yáng)是一个中文地理术语,主要出现在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方言中,特指沿海或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坦农耕区。这类地形通常由泥沙沉积形成,土地肥沃且地势低平,是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地貌单元。垶的三大核心特征区别于普通

垟这个字到底指代什么地理概念
垟(yáng)是一个中文地理术语,主要出现在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方言中,特指沿海或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坦农耕区。这类地形通常由泥沙沉积形成,土地肥沃且地势低平,是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地貌单元。
垶的三大核心特征
区别于普通平原,垟在地形学上具有显著辨识度。一方面其海拔普遍低于5米,常呈现微波状起伏;另一方面水系纵横交错,人工河道与天然溪流共同构成密集水网。最典型的是土壤性质——长期淤泥沉积形成特殊的"涂泥土",有机质含量可达普通耕地的2-3倍。
历史演变中的垟地
宋代《太平寰宇记》最早记载了温州"万全垟"的垦殖记录。这类地貌最初多为滩涂,经唐宋以降的"筑塘围垦"工程才逐渐转化为农耕区。有意思的是,明代《浙直水患考》显示,当时垟区面积比现今小40%,证明其仍在持续沉积扩张。
当代垟区的特殊价值
在现代地理体系中,垟承担着多重生态功能。作为海陆交错带,温州三垟湿地每平方公里可年固碳12吨,同时哺育着37种省级保护鸟类。更关键的是其"海绵体"作用——2019年利奇马台风期间,乐清垟区削减了28%的洪峰流量。
Q&A常见问题
垟与圩田有何本质区别
虽然都涉及人工改造,但圩田依赖堤坝隔绝外部水体,而垟保持水系连通性。垟的排灌系统采用"闸门控制+潮汐利用"的独特机制,这是其能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为何垟地逐渐消失
近20年温州垟区缩减了17%,主因是城市扩张占用与土壤板结化。地铁施工抽排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使得部分垟区已不适于耕作。
如何鉴别古籍中的垟地记载
明代方志常以"某某洋"指代垟区,需结合"涂田""埭田"等关键词判断。清代测绘地图则通常用鱼鳞图上的特殊晕染符号标注垟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