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知识文章正文

厦门为何被称为“厝”之城

旅游知识2025年09月17日 14:01:102admin

厦门为何被称为“厝”之城厦门被称为“厝”源于闽南语中“厝”既是“房子”又是“家乡”的双重含义,这座城市既有红砖古厝的建筑特色,又饱含闽南人“以厝为根”的文化认同。2025年的厦门仍保留着这一独特文化符号,同时现代建筑与古厝群落形成时空对话

厦门为什么厝

厦门为何被称为“厝”之城

厦门被称为“厝”源于闽南语中“厝”既是“房子”又是“家乡”的双重含义,这座城市既有红砖古厝的建筑特色,又饱含闽南人“以厝为根”的文化认同。2025年的厦门仍保留着这一独特文化符号,同时现代建筑与古厝群落形成时空对话。

语言与建筑的双重烙印

闽南语将“建造房屋”称为“起厝”,数百年来形成的红砖厝建筑群成为厦门最鲜明的文化地标。燕尾脊、影壁墙和交趾陶装饰构成闽南古厝“三绝”,这种融合中原文化与海洋元素的建筑风格,在鼓浪屿、曾厝垵等地仍保存完整。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金砖峰会期间,厦门特意修复了12处代表性古厝作为文化展示窗口,这一举措让“厝文化”获得新的国际认同。

从物理空间到精神图腾

在当地谚语“无厝不成家”的影响下,厝早已超越建筑本身的意义。华侨返乡必看的祖厝、元宵节厝埕前的歌仔戏表演、甚至现代咖啡厅刻意保留的厝角元素,都印证着这一符号的生命力。

数字时代的厝文化复兴

2023年上线的“元宇宙古厝”项目,运用3D扫描技术保存了200栋濒危老厝的数字档案。这种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实践,让年轻一代通过VR设备就能体验“钻厝角”的童年记忆。

Q&A常见问题

厦门古厝与台湾民居有何关联

台湾约70%的传统民居源自闽南厝样式,特别是鹿港龙山寺、安平古堡等建筑群,与厦门海沧的红砖厝采用相同工艺,这印证了“唐山过台湾”的文化迁徙路径。

现代厦门如何平衡古厝保护与城建

厦门实行“原址标高保护”制度,2024年竣工的轨道交通3号线曾为一座清代古厝调整走向。同时出台《历史建筑拼贴改建指引》,允许在古厝结构中嵌入钢化玻璃等现代材料。

游客体验厝文化的最佳方式

除参观鼓浪屿外,推荐参与“做一日厝边人”沉浸式体验:在集美大社学习夯土墙修复,到同安车厝亲手制作砖雕,这些非遗工作坊已纳入厦门文旅局的“智慧旅游一码通”系统。

标签: 闽南建筑文化厦门城市符号古厝保护技术闽台同源考证沉浸式文旅体验

无趣啦-旅游知识分享与目的地推荐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8027749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