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以什么命名?揭秘台风命名背后的科学和规则台风是一种强大的热带气旋,常常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你是否曾经好奇过,台风的名字是如何来的?为什么每个台风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我们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台风命名的科学依据和规则,帮助你们更好...
哪些台风因被除名而载入气象史册
哪些台风因被除名而载入气象史册2025年更新的台风命名表显示,自2000年采用现行命名体系以来,西北太平洋地区已有51个台风名称因造成重大灾害而被永久除名。这些被除名的台风往往伴随着毁灭性破坏,其名称将永远与特定灾难事件绑定,成为气象预警

哪些台风因被除名而载入气象史册
2025年更新的台风命名表显示,自2000年采用现行命名体系以来,西北太平洋地区已有51个台风名称因造成重大灾害而被永久除名。这些被除名的台风往往伴随着毁灭性破坏,其名称将永远与特定灾难事件绑定,成为气象预警史上的重要案例。
台风的除名机制解析
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规定,当某个台风名称对应的风暴造成特别严重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时,受影响成员国可提议将该名称永久移除。这个机制既是对灾难的纪念,也是为避免未来使用相同名称时可能引发的公众混淆。
除名程序通常需要两年时间完成,新名称会从预先准备的替补列表中选取。值得注意的是,替补名称往往选择相对温和的词汇,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敬畏心理。
近年来值得关注的被除名案例
2013年海燕(Haiyan)
这个被称为“史上最强热带气旋”的超强台风在菲律宾造成6300多人死亡,其名称在2014年即被除名。最高持续风速达315公里/小时的记录,至今仍是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标杆。
2018年山竹(Mangkhut)
横扫菲律宾吕宋岛后袭击中国广东,造成127人死亡和经济损失超过40亿美元。这个名称在2019年被替换为“Krathon”,在泰语中意为菠萝蜜。
2022年雷伊(Rai)
出乎意料地快速增强为超强台风,在菲律宾南部造成罕见冬季台风灾害。其名称在2023年被替换为“Pulasan”,一种热带水果。
被除名台风的共同特征
分析这些被除名的台风,可以发现三个显著共性:突发性强、移动路径异常、防灾准备不足。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增加,使得台风强度和降水量的预测更具挑战性。
从地域分布看,菲律宾群岛由于特殊地理位置,成为超强台风最频繁的登陆地。这些被除名的台风中,约70%对菲律宾造成重大影响。
Q&A常见问题
除名台风的替补名称如何选择
替补名称需符合台风委员会制定的规则:长度不超过9个字母、发音无歧义、无不良含义。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称组成循环名单,文化多样性是其显著特点。
被除名台风的灾害数据是否可靠
世界气象组织设有专门委员会核实灾害数据,但不同国家的统计标准存在差异。例如直接死亡与间接死亡的界定,就可能影响最终决策。
未来被除名的台风会更多吗
气候模型预测,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强台风比例增加。但另一方面,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又可能降低灾害损失。这两种相反趋势的博弈将决定未来的除名频率。
标签: 台风命名规则气象灾害记录气候异常事件防灾减灾体系太平洋气象史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