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龙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lóng diāo fèng jǔ龙雕凤咀 | 喻辞藻之美。 | |
| niú mián lóng rào牛眠龙绕 | 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 | 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那东门外头许多牛眠龙绕的吉地,那富贵人家的冢田多半在这里。” |
| lóng xíng hǔ biàn龙行虎变 |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
| lóng xiāng hǔ bù龙骧虎步 |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 三国 魏 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
| lóng xiáng fèng yuè龙翔凤跃 | 见“龙翔凤舞”。 | 宋·苏轼《告文宣王文》:“诡然如龙翔凤跃。纯乎玉振而金声。” |
| yún lóng jǐng wā云龙井蛙 | 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 清·周鲁《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
| lóng téng hǔ yuè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 lóng zhāng fèng zī龙章凤姿 | 章:文采。蛟龙的文采,凤凰的姿容。比喻风采出众。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刘孝标注引《嵇康别传》:“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
| lóng xiāng hǔ zhì龙骧虎峙 | 骧:马昂首的样子;峙:耸立。雄踞的样子。 | 明·方孝孺《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龙骧虎峙,蛇豕屏窜。” |
| lóng téng hǔ cù龙腾虎蹴 |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 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与一弟三侍卫弃军先进,渡河冲阵,龙腾虎蹴,以四人败敌八百。” |
| dǎ hǔ láo lóng打虎牢龙 | 犹言打凤牢龙。 | |
| yún zhēng lóng biàn云蒸龙变 |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论》:“[魏豹、彭越]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
| yóu yún jīng lóng游云惊龙 | 形容书法精妙。 | 《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
| lóng zhāng fèng cǎi龙章凤彩 | 不凡的仪表风采。 | 唐·邵混之《元氏县令庞君清德碑》:“君纯德天资,大材灵降,龙章凤彩,凝脂点漆。” |
| pào fèng pēng lóng砲凤烹龙 | 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 |
| lóng mù hǔ zhì龙拏虎掷 | 犹言龙争虎斗。 | 宋·喻汝砺《八阵图》诗:“笑云此公大肚皮,龙拏虎掷填胸胄。” |
| lóng bó diào áo龙伯钓鳌 | 龙伯:传说中的国名;鳌:大龟。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一钓而连六鳌。” |
| fàng lóng rù hǎi放龙入海 |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
| lóng méi bào jǐng龙眉豹颈 | 形容勇士的长相。 | 《北齐书·高昂传》:“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菽谠,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
| fèng suǐ lóng gān凤髓龙肝 | 比喻珍奇美味。 | 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蔼,消受他凤髓龙肝;我寸舌应嚼坏,愧没归遗两女子。” |
| pēng lóng zhǔ fèng烹龙煮凤 | 见“烹龙炮凤”。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有《鹧鸪天》词为证: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 |
| dà shuǐ yān le lóng wáng miào大水淹了龙王庙 |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闯王派我来,也只是同你们见见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
| lóng téng hǔ jù龙腾虎踞 |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 晋·葛洪《抱朴子·钦士》:“彼虽降高抑满,以贵下贱,终亦并目以远其明,假耳以广其聪,龙腾虎踞,宜其然也。” |
| shēng lóng huó hǔ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 lóng zhāng xiù gǔ龙章秀骨 | 喻文章秀逸遒劲。 | 宋·梅尧臣《读萃秘校卷》诗:“龙章秀骨若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
| yú zhì lóng wén鱼质龙文 |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鱼质龙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见懒即悲。” |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龙骧 |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 |
| pù sāi lóng mén曝腮龙门 | 曝:晒;龙门:河津。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比喻科举落榜。 | 《辛氏三秦记》:“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曝腮龙门。” |
| shén lóng jiàn shǒu神龙见首 |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
| lóng téng hǔ zhì龙腾虎掷 | 同“龙腾虎蹴”。 | 清·夏清贻《何日醒·东三省》:“战鼓三挝,龙腾虎掷挪。” |
| lóng dūn hǔ jù龙蹲虎踞 | 犹言龙盘虎踞。 | 宋·丁开《建业》诗:“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
| lóng shēn huò qū龙伸蠖屈 |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 |
| cáng lóng wò hǔ藏龙卧虎 | 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 | 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 jiǔ hǔ shī lóng酒虎诗龙 |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 清·丘逢甲《东山酒楼次柳汀韵》:“狂饮且共楼头醉,酒虎诗龙各自豪。” |
| lóng xiáng hǔ yuè龙翔虎跃 | 喻奋发有为。 | 明·叶蕃《〈写情集〉序》:“其盖世之姿,雄伟之志,用天下国家之心,得不发为千汇万状之奇而龙翔虎跃也。” |
| lóng wēi yàn hàn龙威燕颔 |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阿文成公》:“余时在毕秋帆尚书幕下,见之,乃身裁短小,弱不胜衣,并无龙威燕颔之相也,亦奇矣哉!” |
| qín lóng zhuō hǔ擒龙捉虎 | 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汉,攧倒擒龙捉虎人。” |
| hǔ kū lóng tán虎窟龙潭 |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 元 汪元亨《沉醉东风 归田》:“怕筑成传说墙,愁扳折朱云槛,急跳出虎窟龙潭。” |
| huó lóng xiān jiàn活龙鲜健 | 形容健壮有活力。 | 清·张南庄《何典》第三回:“一服用软口汤送下,明日再将乱活汤送下一服,包你活龙鲜健便了。” |
| shī jū lóng xiàn尸居龙见 |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 《庄子 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
| miáo lóng xiù fèng描龙绣凤 | 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 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不拘描龙绣凤,样样皆精;琴棋书画,般般都会。” |
| lóng mén diǎn é龙门点额 | 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
| dǎ fèng láo lóng打凤牢龙 | 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 |
| lóng qù dǐng hú龙去鼎湖 | 指帝王去世。 |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
| zǔ lóng yī jù祖龙一炬 | 祖龙:秦始皇。指秦始皇焚书。比喻一把火烧掉。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8回:“将坊间一切刻板,世上一切时文,俱付之祖龙一炬。” |
| zǔ lóng zhī nüè祖龙之虐 |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书痴》:“异史氏曰:‘天下之物,积则招妒,好则生魔:女之妖,书之魔也。事近怪诞,治之未为不可;而祖龙之虐,不已惨乎!其存心之私,更宜得怨毒之报也。’” |
| rú lóng sì hǔ如龙似虎 | 形容勇猛有活力。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
| lóng xīng fèng jǔ龙兴凤举 | 喻王者兴起。 | 《东观汉记·冯衍传》:“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歃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阵,摧九虎之军。” |
| lóng chú fèng zhǒng龙雏凤种 | 指帝王后裔。 | 明·徐渭《渔阳三弄》:“更有那两个儿,又不是别树上花,都总是姓刘的亲骨血在宫中长大,却怎生把龙雏凤种做一瓮鲊鱼虾。” |
| tǔ lóng mù hóu土龙沐猴 |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 清·钱谦益《都察院左都御史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李公神道碑》:“时俗方标榜门户,征逐声利,以为土龙沐猴,非所以自树立,视之蔑如也。” |
| lóng pán hǔ jù龙蟠虎踞 |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 晋 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
| bǐ dǐ lóng shé笔底龙蛇 |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
| páo fèng pēng lóng炰凤烹龙 |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我听得朱门里奏笙歌,相府内夜排筵宴,炰凤烹龙。” |
|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bù jiàn wěi神龙见首不见尾 |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 清 赵执信《谈龙录》:“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
| hǔ biàn lóng zhēng虎变龙蒸 | 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 明 汤显祖《紫钗记 节镇还朝》:“君侯膺归衮之期,贱子附迁莺着役。风期未远,存问非遥。虎变龙蒸,风云自爱。” |
| lóng yuè hóng jiǎo龙跃鸿矫 | 喻高举远逝。 | 明·王世贞《说部》:“东方朔、阮籍其善处难者乎?既弗能避,又弗欲免,曷不龙跃鸿矫哉?” |
| lóng tāo bào lüè龙韬豹略 | 指兵法。 | 明 宋濂《走笔送金贤良》诗:“蛋雨蛮烟十年梦,龙韬豹略一生心。” |
| lóng lóu fèng shi龙楼凤池 | 指禁省,皇宫。 | 明·梁辰鱼《浣纱记·送钱》:“念生长在香闰绣帏,念出入在龙楼凤池。” |
| tòng yǐn huáng lóng fǔ痛饮黄龙府 | 痛饮:尽情地喝酒;黄龙:府名,金国的都城,在吉林农安县。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 | 李大钊《口占一绝》诗:“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
| hài lóng zǒu shé骇龙走蛇 |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 |
| fèng zhù lóng xiáng凤翥龙翔 | 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 | 明·张居正《陵寝纪》:“山趋水会,凤翥龙翔,信乾坤之……” |
| lóng hàn fèng chú龙翰凤雏 | 喻杰出的人才。 |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颜冉龙翰凤雏,曾史兰薰雪白。” |
| yī lóng jiǔ zhǒng一龙九种 | 一条龙有九种品质的子孙。比喻同一父母的子女,有好坏不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俗语说的好,‘一龙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 |
| rì jiǎo lóng tíng日角龙庭 |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 《旧唐书·唐俭传》:“[高祖]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
| lóng xiáng fèng zhù龙翔凤翥 | 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 | 清·顾炎武《杭州》诗:“宋世都临安,江山已失据。犹夸天目山,龙翔而凤翥。” |
| lóng míng shī hǒu龙鸣狮吼 | 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悬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 |
| lóng ná hǔ tiào龙拿虎跳 | 拿:抓,握。像龙抓东西、老虎跳跃一样强劲有力。比喻笔势遒劲奔放。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龙骧军,虎贲军,用着他龙拿虎跳。” |
| lóng mù hǔ tiào龙拏虎跳 | 犹言龙争虎斗。 | 俞锷《醉歌行》:“说霸争王各不让,龙拏虎跳旦复昏。” |
| lóng xuè fèng suǐ龙血凤髓 | 比喻高贵的血统。 | 赵大年《公主的女儿》:“决不能叫心爱的二妞儿、龙血凤髓的布衣公主,再去跳一次护城河。” |
| yī tiáo lóng一条龙 | 比喻事物首尾相连,排成一条连续不断的线。也比喻生产程序或工作环节上的相关联的连续。 | 张平《抉择》:“据说现在时兴的已经是一条龙服务:跳舞、吃饭、桑拿、唱歌、打牌,从下午开始,可以一直玩到凌晨。” |
| shén lóng shī shì神龙失势 | 势:地位和权力。比喻失去地位和权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要之,鱼不可脱于渊,神龙失势,即还与蚯蚓同。” |
| wén bǐng diāo lóng文炳雕龙 | 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 | 《魏书·高允传》:“质侔和璧,文炳雕龙,耀天邑,衣锦旧邦。” |
| lóng pán hǔ fú龙蟠虎伏 | 雄踞貌。 | 郭小川《夜进塔里木》诗:“看吧看,那一群庞然大物——黑压压,龙蟠虎伏。” |
| pán lóng wò hǔ盘龙卧虎 | 盘;盘旋;屈曲。盘屈的龙;卧居的虎。常比喻隐藏的人才。 | |
| lóng zhēng hǔ zhàn龙争虎战 | 同“龙争虎斗”。 | 宋·孙光宪《河传》词:“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 |
| nián lǎo lóng zhōng年老龙钟 | 龙钟: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作筵》:“尔母年老龙钟,不能料理中馈。” |
| lóng kǒu duó shí龙口夺食 | 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 胡正《汾水长流》第18章:“眼看到了这‘龙口夺食’的麦收季节,他的麦地又多,错一天,就怕把他们到口的麦子耽误了。” |
|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鲤鱼跳龙门 |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 《埤雅 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
| tuō fèng pān lóng托凤攀龙 |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扬戏传》:“宗计于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人亡。乖道反德,托凤攀龙。” |
| zhì fèng pēng lóng炙凤烹龙 |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 |
| fèng gé lóng lóu凤阁龙楼 | 帝王居住的楼阁 | 南唐·李煜《破阵子》:“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
| tǔ lóng chú gǒu土龙刍狗 |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
| yún lóng fēng hǔ云龙风虎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 《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
| yú lóng màn yǎn鱼龙曼衍 |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剿土匪鱼龙曼衍,开保案鸡犬飞升。” |
| mǎ shuǐ chē lóng马水车龙 | 犹言车水马龙。 | 清·黄瘦竹《<淞南梦影录>题词》:“即今马水车龙地,曾是青撛白骨场。” |
| lóng huāng shuò mò龙荒朔漠 |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 《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
| lǎo tài lóng zhōng老态龙钟 | 老态:老年人的体态;龙钟:行动不灵活。形容年老体衰;动作迟缓。 | 宋 陆游《听雨》:“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
| lái lóng qù mài来龙去脉 | 来龙:龙头之所在。过去看风水的人把山脉比作一条龙;认为从头到尾都像血脉似的连贯着;可以看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比喻事情前后关联的线索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 明 吾丘瑞《运壁记 牛眠指穴》:“此间前冈有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
| lóng huāng mán diàn龙荒蛮甸 | 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 《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
| lóng yóu qū zhǎo龙游曲沼 | 传说龙耀五彩,所以以游龙为喻。沼:池子。 | |
| lóng xuě xuán huáng龙血玄黄 |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 《周易 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 huà lóng kè hú画龙刻鹄 |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 清 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 |
| lóng zhāng fèng hán龙章凤函 | 喻文采炳焕。 | 明·李东阳《赠太子太保缜远侯顾公合葬墓志铭》:“龙章凤函,天子有诰。” |
| yú lóng màn yǎn鱼龙漫衍 | 见“鱼龙曼延”。 | 《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户、海中砀极、漫衍鱼龙、鱼抵之戏以观视之。” |
| pù sāi lóng mén暴腮龙门 |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
| shì huǒ zhòu lóng事火咒龙 |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 |
| lóng fān hǔ dào龙幡虎纛 | 将帅之旗。 | 明·陈子龙《少将行》:“五营画戟青茫茫,龙幡虎纛云霞墙。” |
| yuán lóng háo qì元龙豪气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曾慢待许氾;豪:豪放。形容性格豪放。 |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氾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
| lóng duàn zhī dēng龙断之登 |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 |
| èr lóng xì zhū二龙戏珠 |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