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火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huǒ nòu dāo gēng火耨刀耕 | 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 | 唐·罗隱《别池阳所居》诗:“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
| gāo huǒ zì jiān膏火自煎 | 油脂因能照明而致燃烧,比喻人因有才能或有财产而得祸。 | 庄周《庄子 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
| áo yóu fèi huǒ熬油费火 | 指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 | 《红楼梦》第二五回:“此时贾赦、贾政又恐哭坏了贾母,日夜熬油费火,闹得上下不安。” |
| dǎo huǒ tàn tāng蹈火探汤 | 同“蹈汤赴火”。 | |
| xīng xīng zhī huǒ,kě yǐ liáo yuán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 《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张鸿《续孽海花》第57回:“你不轻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晓得怎么结局呢!” |
| fēng huǒ lián nián烽火连年 |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
| liáo yuán liè huǒ燎原烈火 | 燎:燃烧;原:原野。烧遍广大原野的熊熊大火。比喻迅猛发展不可抵挡的力量。 |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
| wú míng niè huǒ无名孽火 | 名:称呼;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里我一把无名孽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得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 |
| xuě chuāng yíng huǒ雪窗萤火 | 同“雪窗萤几”。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 |
| liè huǒ gān chái烈火干柴 | 比喻男女欢情很深。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怎当得他每两下烈火干柴,你贪我爱,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 |
| liáo ruò guān huǒ燎若观火 | 谓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 清·黄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乱,燎若观火。” |
| huǒ zhōng qǔ lì火中取栗 | 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却一无所得。 |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
| shù yùn qǐng huǒ束缊请火 | 束缊:束一扎乱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比喻求助于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
| fēng huǒ sì qǐ烽火四起 |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 |
| chèn huǒ qiǎng jié趁火抢劫 | 趁着别人紧张时去捞取私利或害人。 | 郭沫若《尚儒村》:“兵队来了,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 |
| fù tāng tiào huǒ赴汤跳火 | 赴:去,走向;汤:开水。沸水敢蹚,烈火敢跳。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8回:“小夫人说那里话!若肯在老爷前,抬举小人一二,便消受不了。虽赴汤跳火,敢说不去?” |
| rě huǒ shàng shēn惹火上身 |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
| fù xīn jiù huǒ负薪救火 | 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 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
| shí wàn huǒ jí十万火急 |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
| dé é pū huǒ灯蛾扑火 | 比喻自己找死。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
| huǒ dào zhū tóu làn,qián dào gōng shì bàn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 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
| chuán fēng shān huǒ传风扇火 | 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 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
| xuán hé xiè huǒ悬河泻火 | 见“悬河注火”。 |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扫荡无余,犹悬河以泻火。” |
| huǒ miè yān xiāo火灭烟消 | 火苗熄灭,烟云消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不留一点痕迹。亦作“烟消火灭”。 | 晋·傅玄《四言杂诗》:“忽然长逝,火灭烟消。” |
| huǒ shù qí huā火树琪花 |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于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
| bǐng ruò guān huǒ炳若观火 |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 梁启超《欧洲地埋大势论》:“人民之职业物产之制造,种种殊异之处,则如网在纲,炳若观火。” |
| fēng fēng huǒ huǒ风风火火 | 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 徐光耀《平原烈火》:“忽然老曹一头撞进来,忽闪忽闪眨着两只眼,风风火火地连叫:‘大队长,大队长!’” |
| xiā dēng hēi huǒ瞎灯黑火 | 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十分漆黑。 | 《人民日报》1976.1.17:“村剧团就要开始演出了,散戏时瞎灯黑火不好走,那路还得加宽!” |
| yóu gàn huǒ jìn油干火尽 | 形容罄尽。 |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丁生]直赢得两人油干火尽,两人也怕起来。只得忍着性子住了,垂头丧气而别。” |
| qī qiào mào huǒ七窍冒火 | 同“七窍生烟”。 |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一天两天还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还没有信呢?俗语说的好,真是七窍冒火,五脏里生烟。” |
| yǐ huǒ jiù huǒ以火救火 |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 wàn jiā dēng huǒ万家灯火 | 千家万户的灯光。形容城镇灯光四处闪烁的夜景。 | 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 shí huǒ fēng dēng石火风灯 | 见“石火风烛”。 | 《万善同归集》卷五:“无常迅速,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不足为喻。” |
|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众人拾柴火焰高 | 比喻人多力量大。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
| shuǐ shēn huǒ rè水深火热 | 像在深水里;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 máo rè huǒ là毛热火辣 | 毛:粗率,急躁。形容十分焦急。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周大勇心里毛热火辣地发躁。” |
| huǒ shāo méi máo火烧眉毛 | 火烧到眉毛了。比喻情势非常紧迫。也作“火烧眉睫”。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蒋山法泉禅师》:“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 |
| zhēn jīn liè huǒ真金烈火 | 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 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非自奖真金烈火,傥好比浊水红莲。” |
| huǒ shāo huǒ liǎo火烧火燎 | 燎:烘烤;烧烤。指火在燃烧;火在烘烤。形容心情十分焦灼急迫或疼痛难熬。 | 魏巍《山雨》:“小嘎子火烧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就钻出磨房来。” |
| gé àn guān huǒ隔岸观火 | 站在对岸观看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 | 唐 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
| qiāo bīng suǒ huǒ敲冰索火 |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第四卷:“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 |
| wū dēng hēi huǒ乌灯黑火 | 指晚上没灯没火,形容很暗。 | |
| míng huǒ zhí xiè明火执械 | 解释】: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同“明火执仗”。 | 清·毛祥麟《对山余墨·石洞绣鞋记》:“即募死士百人,明火执械为前锋,千军后随。” |
| zuàn bīng qǔ huǒ钻冰取火 | 见“钻冰求火”。 | 《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 |
| cuò huǒ jī xīn厝火积薪 | 厝:同“措”;放置;薪:柴草。把火置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潜隐着极大的祸患。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
| míng huǒ zhí zhàng明火执杖 |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 |
| biē qì wō huǒ憋气窝火 | 憋:闷在心里。压住性子,把屈辱或烦恼强压在心里。 | |
| gāo huǒ zhī fèi膏火之费 | 膏:点灯的油;膏火:灯火。借指求学的费用。 | 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欲登第须理旧业读书,欲读书须膏火之费,吾视君皆未易办也。” |
| xīn jí huǒ liáo心急火燎 | 心里很急;像火在烧。急:焦急。 | 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
| bào huǒ wò xīn抱火卧薪 | 抱火:捧着火种;卧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处境险恶。 | 汉 贾谊《新书 数宁》:“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 |
| fēi é fù huǒ飞蛾赴火 |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
| dāo gēng huǒ nòu刀耕火耨 | 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 《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
| xīng huǒ liáo yuán星火燎原 | 一点儿小火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微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星火:微小的火;燎原:火烧原野。 | 《尚书 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可见他们官官相护,这才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 |
| yè é fù huǒ夜蛾赴火 |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赴: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奔赴所向往的目标。 | 《魏书·崔浩传》:“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 |
| dòng rú guān huǒ洞如观火 | 见“洞若观火”。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 |
| míng huǒ zhí zhàng明火执仗 | 明:用为动词;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兵器。形容公开劫掠;也指毫无隐蔽地干坏事。 |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我在这瓦窑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执仗 ,无非赤手求财。” |
| lián tiān fēng huǒ连天烽火 |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
| xiāng huǒ yīn yuán香火因缘 | 香火:供佛敬神时燃点的香和灯火。香和灯火都是供佛的,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指彼此契合。 | 《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 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不食人间烟火 | 食:吃;烟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言词清丽。 | 宋·阮阅《诗话总龟》第九卷:“东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
| huǒ jí huǒ liáo火急火燎 | 犹火烧火燎。 | 《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
| bǐng rú guān huǒ炳如观火 | 炳:光明、明亮、显着。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 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 |
| yōng huì jiù huǒ拥篲救火 | 谓方法不当,事必不成。 | |
|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
| fù huǒ dǎo rèn赴火蹈刃 | 赴:前往;蹈:踩踏。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 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
| huǒ rán quán dá火然泉达 | 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 liè huǒ zhēn jīn烈火真金 | 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惧火炼;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比喻英雄本色不变;也作“烈火见真金”。 | |
| hēi dēng xià huǒ黑灯下火 |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 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
| shì huǒ zhòu lóng事火咒龙 |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 |
| yóu jiāo huǒ liáo油浇火燎 | 形容焦急。 |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一章:“齐标虽认为有理,却油浇火燎地问:‘依你说该咋办?’” |
| nù huǒ zhōng shāo怒火中烧 | 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极端愤怒。 | 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
| pī má jiù huǒ披麻救火 | 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 |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
| wán huǒ zì fén玩火自焚 | 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玩:玩弄;焚:烧。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
|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 shāo xī guān huǒ烧犀观火 | 喻洞察事物。 | |
| liǎo rú guān huǒ了如观火 | 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 邹鲁《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内来函,读之必了如观火,从此兄等之出而说人,必更有把握矣。” |
| dǎo fù tāng huǒ蹈赴汤火 | 同“蹈汤赴火”。 | 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殉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
| yě huǒ shāo bù jìn,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huǒ shàng tiān yóu火上添油 | 见“火上浇油”。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贾臬台见他顶嘴,如火上添油,那气格外来的大。” |
| yǐ huǒ zhǐ fèi以火止沸 | 见“以汤止沸”。 | 汉·桓宽《盐铁论·错币》:“汉初乘弊而不改易,畜利变币,欲以反本,是犹以煎止燔,以火止沸也。” |
| shā rén fàng huǒ杀人放火 | 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 元 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显出我些英雄神威。”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远水救不得近火 |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
| bào huǒ qǐn xīn抱火寝薪 | 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 汉 贾谊《上陈政事疏》:“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 |
| hēi dēng xiā huǒ黑灯瞎火 |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 |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呵,你这个时候,走什么,黑灯瞎火的。” |
| wú míng huǒ qǐ无明火起 | 无明火:怒火。形容发怒。 | 明·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与君一把无明火,烧尽千愁万恨心。” |
| huǒ gēng liú zhòng火耕流种 | 古代原始的耕种方法。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上 杜笃》:“水耕流种,功浅得深。”李贤注:“以火烧所伐林株,引水溉之而布种也。” |
| yǐ huǒ qù é以火去蛾 | 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 《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 |
| huǒ mào sān chǐ火冒三尺 | 见“火冒三丈”。 | 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骂了一声:‘该死!’” |
| dōng hán bào bīng,xià rè wò huǒ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 形容刻苦自勉。 |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
| shù yùn qǐ huǒ束蕴乞火 | 同“束缊请火”。 | 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蕴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
| zuān mù qǔ huǒ钻木取火 |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 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
| zhāng huǒ sǎn张火伞 | 张:展开;火伞:比喻烈日。形容夏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 | 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诗:“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
| bǎ xīn zhù huǒ把薪助火 | 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
| huǒ shàng nòng bīng火上弄冰 | 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5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
| dēng huǒ wàn jiā灯火万家 | 家家都点上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亦形容城镇夜晚的景象。 | 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
| yān xūn huǒ liǎo烟熏火燎 | 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 孙犁《乡里旧闻》:“这架老织布机,我幼年还见过,烟熏火燎,通身变成黑色的了。” |
| yān duàn huǒ jué烟断火绝 | 指人烟灭绝。 | 《文选·江淹〈恨赋〉》:“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李善注:“烟断火绝,喻人之死也。” |
| zhēn jīn bù pà huǒ lái shāo真金不怕火来烧 | 比喻真理或立身、行事正直的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怕任何非议。 | 郭沫若《相见以诚》:“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 |
| xióng xióng liè huǒ熊熊烈火 | 熊熊:形容火势旺盛。形容火势旺盛而猛烈。 |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5回:“冥器杌椅车轿,都陷在熊熊烈火之中。” |
| fù dǎo tāng huǒ赴蹈汤火 | 赴:前往;蹈:踩;汤:热水。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