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云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yǔ duàn yún xiāo雨断云销 |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 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
| fēng qīng yún jìng风轻云净 |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同“风轻云淡”。 | 《群英类选〈分钗记 春游遇妓〉》:“风轻云净,绝胜蓬莱佳境。” |
| fēng qǐ yún bù风起云布 | 布:展开,铺开。大风起来,乌云密布。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9卷:“众知妪即罗真人也,于是见处焚香以告焉,俄而,风起云布,微雨已至。” |
| yún mèng xián qíng云梦闲情 | 指男女欢会之事。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
| yún qū wù fù云趋鹜赴 | 比喻从四方奔赴而至。 | 清·魏源《淮北票盐志叙》:“夫票盐售价不及纲盐之半,而纲商岸悬课绌,票商云趋鹜赴者,何哉?” |
| yún bù yǔ shī云布雨施 | 比喻遍布。 |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缘陵流泽,云布雨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上则云布雨施,下则山藏海纳。” |
| yǔ lián yún dòng雨帘云栋 |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后因以“雨帘云栋”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宋·杨无咎《青玉案》词:“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
| yún luó tiān wǎng云罗天网 | 犹言天罗地网。 | 唐·王绩《答冯子华处士书》:“所恨姚义不存,薛生已殁,使云罗天网有所不该,以为叹恨耳。” |
| yún lóng fēng hǔ云龙风虎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 《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
| yún ní zhī bié云泥之别 |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 |
| yún chuāng yuè zhàng云窗月帐 | 犹言云窗月户。 | 明·高启《夜闻吴女诵经》诗:“云窗月帐散花多,闲读金经夜若何!” |
| yún róng yuè mào云容月貌 | 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 | 明·梁辰鱼《香遍满·寄王桂父》套曲:“云容月貌,寻常淡妆难画描。出落风神年尚小,一团都是俏。” |
| yún sàn gāo táng云散高唐 | 高唐:战国时楚国一台观,名高唐馆,在云梦泽中。比喻夫妇恩情断绝,欢乐成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
| yún ní yì lù云泥异路 |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悬殊。 |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亮空闲没可做时,每念临安相聚之适,而一别遽如许,云泥异路又如许。 |
| yún chóu hǎi sī云愁海思 | 见“云悲海思”。 | 唐·李白《飞龙引》之一:“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
| xiá yǒu yún péng霞友云朋 | 与云霞为朋友。谓避世隐居。 | 宋·叶适《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或栖连岗,或泛长流;霞友云朋,造物与游。” |
| wò yún xié yǔ握云携雨 | 比喻男女欢合。 | 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都则为春心荡,也只想握云携雨,谁承望惹祸遭殃。” |
| píng bù qīng yún平步青云 | 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轻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
| yún qǐ xuě fēi云起雪飞 |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 汉·张衡《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
| píng dì dēng yún平地登云 | 见“平地青云”。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9回:“若你克我者为官鬼,必主平地登云之喜,添官进禄之荣。” |
| fēng fēi yún huì风飞云会 | 会:会合,聚合。比喻有才能的人遭逢时会或君臣遇合。 | 元·揭傒斯《与尚书右丞相书》:“一旦风飞云会,加之百官之上,立于庙堂之内,以数尺之身,任天下之责,方寸之心,关天下之虑。” |
| wù bìn yún huán雾鬓云鬟 |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 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
| xìng yǔ lí yún杏雨梨云 | 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 明·许自昌《水浒记·冥感》:“慕虹霓盟心,蹉跎杏雨梨云,致蜂蝶恋昏。” |
| gāo yì bó yún高义薄云 | 薄:迫近。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 | 《宋书 谢灵运传论》:“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
| xián yún gū hè闲云孤鹤 | 漂浮的云,孤飞的鹤。比喻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人。 | 宋 文莹《续湘山野录》:“州亦难添,诗亦不改,然闲云野鹤何天而不可飞邪?” |
| yún chóu wù cǎn云愁雾惨 | 愁苦凄惨的云雾。因心中愁惨,看外景也带上了情感色彩。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福州林阳山峰院志端禅师》:“云愁雾惨,大众呜呼。” |
| yuè lù fēng yún月露风云 | 比喻无用的文字。 |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
| gài rì líng yún概日凌云 | 蔽日穿云,形容很高。 | 南朝 陈 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槊动风霜,弩穿金石,高楼大舰,概日凌云。” |
| guān zhě yún jí观者云集 |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 《云笈七签》卷一一三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王奉仙》:“自咸通迄光启四十年间,游淮浙之宛陵,所至之处,观者云集。” |
| yún qī yǔ xìn云期雨信 | 指男女约定幽会的日期。 | 宋·欧阳修《品令》词:“懊恼人人薄幸。负云期雨信。” |
| yǔ chán yún jī雨僝云僽 | 谓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 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清人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
| yì bó yún tiān义薄云天 | 正义之气上扬迫近青天。极言义气之盛;也指义理之高妙。 | 《宋书 谢灵运传论》:“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
| yún bù yǔ rùn云布雨润 | 比喻教化远播。 | 《宋书·夷蛮传·诃罗驼国》:“敷演正法,云布雨润。” |
| yún yǔ gāo táng云雨高唐 | 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 明·张景《飞丸记·坚持雅操》:“云雨高唐无心梦,良缘自挫甘磨弄。” |
| wò yún ná wù握云拿雾 | 见“握雾拏云”。 |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则你那龙韬虎略人难赛,握云拿雾施兵策,排兵布阵添精彩。” |
| fēng yún biàn huàn风云变幻 |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现比喻局势复杂;变化急速;难以预料。 | 宋 陆游《剑南诗稿》:“风云变化几席上,蛟鼋出波澜杆前。” |
| xiǎng è xíng yún响遏行云 | 遏:阻止。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 yún xíng yǔ qià云行雨洽 | 比喻广施恩泽。 | 《乐府诗集 舞曲歌辞一 北齐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临地持。” |
| yún xiāo yǔ sàn云消雨散 | 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卷:“妙舞邀宾,百岁既终,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 |
| yún qī yǔ yuē云期雨约 | 见“云期雨信”。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但则要捉对儿云期雨约,便是俺师徒每全真了道。” |
| bō yún dǔ rì拨云睹日 | 拨开云彩看见太阳。形容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或比喻见到光明,大有希望。亦作“拨云见日”、“拨开云雾见青天”、“披云雾,睹青天”。 | 语出《晋书·乐广传》:“[卫瓘]见广而奇之……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云者也。’” |
| hǎi lì yún chuí海立云垂 | 形容文辞气魄极大。 | 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
| bō yún jué shí拏云攫石 | 形容古树干高耸云霄、根盘曲石隙之雄姿。 |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厅前多古树,有拏云攫石之势。” |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 qīng yún zhí shàng青云直上 | 青云:指青天。直线上升;向高空飞腾直上。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 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
| bō yǔ liáo yún拨雨撩云 | 指挑逗、试探对方的情意。泛指调情。 | 明 李日华《南西厢记 猜诗雪案》:“你用心拨雨撩云,我好意与你传书递缄。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为,待要寻人破绽。” |
| yún yǒng wù jí云涌雾集 | 云雾会合聚集。比喻聚集迅速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举国志士,云涌雾集以应之。” |
| yún bēi hǎi sī云悲海思 | 如云似海的愁思。 | 《梁书·豫章王综传》:“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 |
| yún fēi ní chén云飞泥沉 | ①比喻消失。②比喻悬殊极大。 | 《周书·王褒传》:“云飞泥沉,金铄兰灭。”《隋书·卢思道传》:“云飞泥沉,卑高异等。” |
| chǔ yǔ wū yún楚雨巫云 | 楚地巫峡的云和雨。多比喻男女幽情。 | 元·孙周卿《沉醉东风·宫词》曲:“眼底情,心间恨,到多如楚雨巫云。” |
| xié yún wò yǔ携云握雨 | 谓男女欢合。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因今宵传言送语,看明日携云握雨。” |
| liú shuǐ xíng yún流水行云 | ①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②比喻旋踵即逝的东西。③比喻自然流畅,不拘泥。 | 宋·洪咨夔《朝中措·寿章君举》:“流水行云才思,光风霁月精神。” |
| téng yún jià wù腾云驾雾 | 神话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8回:“那家子又惊又喜道:‘是几位腾云驾雾的罗汉歇在我家!’” |
| yún tún yǔ jí云屯雨集 | 形容众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贼兵云屯雨集,围定城池,布军与战不利。” |
| pī yún jiàn rì披云见日 | 披:劈开。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冤屈得到申雪。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拔诸九幽,登之上第,披云见日,立地登天。” |
| yún cì lín jí云次鳞集 | 会聚;会合。 | 宋·周密《齐东野语·姜尧章自叙》:“薄海英才,云次鳞集。” |
| mián yún wò shí眠云卧石 | 比喻山居生活。 | 唐刘禹锡《西山半若试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卧石人。” |
| yún tún sēn lì云屯森立 | 众多而整肃貌。 | 清·侯方域《为司徒公赠万将军序》:“以张公节制三方,其部下熊罴之士,云屯森立,而特属望将军,其必有以取之矣。” |
|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唐 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 pān yún zhuī yuè攀云追月 | 攀:攀附。攀援青云而上天。比喻仕宦登进。 | 三国·魏·曹植《苦思行》诗:“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 |
| yún bēn yǔ zhòu云奔雨骤 | 骤:迅速。像云一样聚散,像雨一样迅急。形容人的聚散迅速 | 唐·无名氏《庐山远公话》:“须臾之间,见听众云奔雨骤,皆至寺内。” |
| fēng qǐ yún zhēng风起云蒸 | 大风刮起,乌云蒸腾。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 |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
| yún xíng yǔ shī云行雨施 | 施:施布。比喻广泛施行恩泽。 | 《周易 干》:“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龙襄 |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颜师古注:“襄,举也。”一本作“云起龙骧”。 |
| yún tún biāo sàn云屯飙散 | 聚集如云,分散如风。形容来往迅疾。 | 严复《原强》:“骑射驰骋,云屯飙散。” |
| yún cháo yǔ mù云朝雨暮 | 指男女欢会之时。 | 宋·贺铸《断湘弦·淑质柔情》词:“不间云朝雨暮,向西楼、南馆留连。”宋·叶阊《摸鱼儿·倚薰风》词:“红裙溅水鸳鸯湿,几度云朝雨暮。” |
| yún zhōng xiān hè云中仙鹤 | 同“云中白鹤”。 | 清·龚自珍《定风波》词:“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鹤怎笼来?” |
| yǔ còu yún jí雨凑云集 | 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处。 | 《宋书 袁淑传》:“汴泗秀士,星流电烛;徐阜严兵,雨凑云集。” |
| jiǔ dié yún píng九叠云屏 | 疊:重疊。屏:屏障。比喻瀑布高遠的氣勢。 | 李白 《廬山謠》:「 廬山秀出南斗旁, 屏風九疊雲錦張。」 |
| xīng fēi yún sàn星飞云散 | 比喻事物四处分散或四散消失。 | 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无有捍蔽,一旦胡尘猝起,星飞云散,无有能自保者。” |
| liè shí chuān yún裂石穿云 | 震开山石,透过云霄。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 宋 陆游《黄鹤楼》:“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
| yún tún niǎo sàn云屯鸟散 | 如云聚集,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 |
| yún jí xiǎng yīng云集响应 |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赞同和支持。 |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 bīn kè rú yún宾客如云 | 来客多得如聚集的云层。形容客人多。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月明和尚度柳翠》:“穿著布素,闭门念佛;虽宾客如云,此日断不接见,以此为常。” |
| xiǎng chè yún xiāo响彻云宵 | 彻:穿透;透过;云霄:高空。声音响得像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嘹亮高吭。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
| yún jiē yuè dì云阶月地 | 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 唐·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
| lóng jǔ yún xīng龙举云兴 | 同“龙兴云属”。 | 《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天下荡荡,人无能名焉。” |
| gū yún yě hè孤云野鹤 | 旧指闲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 | 唐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
| xiá sī yún xiǎng霞思云想 | 见“霞思天想”。 | 清·王晫《今世说·规箴》:“此事定须霞思云想,刻意经营,奈何颓唐落墨,便布人间?” |
| fān shǒu shì yǔ,fù shǒu shì yún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咱人翻手是雨,合手是云,那尘埃中埋没杀多才俊。” |
| xiǎng chè yún biǎo响彻云表 | 见“响彻云霄”。 | 清·王韬《淞滨琐话·仙井》:“兰香亦鼓云和之瑟,音韵悠扬,响彻云表。” |
| yún xiāo wù sàn云消雾散 | 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 | 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
| jiǎ dì lián yún甲第连云 |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连云:形容高耸入云。形容宅第的高大。形容富豪显贵的住宅非常之多。 | 唐 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
| yǔ sàn yún shōu雨散云收 | ①指雨后转晴。②比喻亲朋离散。③指男女欢会已毕。 | 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
| guān gài rú yún冠盖如云 | 官员们的礼帽和车篷密集得像一片云层。形容集合会场中官宦士绅聚集得很多。冠:礼帽;盖:车篷。二者借指官吏士绅。 | 东汉 班固《西都赋》:“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
| yún kāi jiàn tiān云开见天 | 乌云消散,重见天日。比喻社会由乱转治,由黑暗转向光明。 | 宋·邵雍《观盛化诗》:“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
| wù yǒng yún zhēng雾涌云蒸 | 见“雾涌云蒸”。 |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故絪緼相感,雾涌云蒸。”元·王王恽《游泰山杂诗》之六:“绾茁元气同沧海,雾涌云蒸一水山。” |
| fēng qǐ yún yǒng风起云涌 | 涌:水腾跃。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变化;雄伟壮观。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诸侯作难,风起云蒸。” |
| fēng chí yún juǎn风驰云卷 | 形容迅速席卷。 | 邹鲁《中国同盟会》:“西北则张乐行等风驰云卷,天下已非满洲所有,其督师大臣赛尚阿、和春一败涂地,事无可为。” |
| yún fēi yǔ sàn云飞雨散 |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 隋·张公礼《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
| zhuàng qì líng yún壮气凌云 | 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第六十一回:“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 |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龙骧 |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 |
| yǔ sàn yún fēi雨散云飞 | 比喻离散。 | 唐·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二:“饮徒歌伴今何在,雨散云飞尽不回。”唐·司空图《游仙诗》之二:“刘郎相约事难谐,雨散云飞自此乖。” |
| wū yún chǔ yǔ巫云楚雨 | 犹巫山云雨。 |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地北天南蓬转,巫云楚雨丝牵。” |
| mì yún bù yǔ密云不雨 | 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 《周易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
| bō yún wū jiàn qīng tiān拨云雾见青天 | 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
| yún shù zhī sī云树之思 | 比喻朋友阔别后的相思之情。 | 唐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 fēng chí yún zǒu风驰云走 | 形容奔驰疾速。 | 唐 牛僧孺《玄怪录 岑顺》:“三奏金革,四门出兵,连旗万计,风驰云走,两皆列阵。” |
| cóng zhě rú yún从者如云 | 从:跟随。跟从的人像云一样多。形容追随者很多。 | 宋·陈亮《祭陈肖夫文》:“从者如云,得者宁几?” |
| bō jué yún guǐ波谲云诡 | 谲:变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也比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 汉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嶉而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