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水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rú yú dé shuǐ如鱼得水 |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 yù shuǐ dié qiáo遇水叠桥 |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 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也不用排军校,你端的逢山开道,遇水叠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 |
| dēng shān shè shuǐ登山涉水 | 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
| 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观于海者难为水 | 观:看。看过大海再看江河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比喻见过大世面的人眼界高。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 shuǐ pō bù jìn水泼不进 | 形容十分严密。比喻一个人不接受意见或者一个单位拒绝和外界来往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回:“说着运动双戟,正是战锋如刺,水泼不进。” |
| bēi shuǐ yú xīn杯水舆薪 | 见“杯水车薪”。 | 宋·曹辅《唐颜文忠公新庙记》:“杯水舆薪,势且莫抗。” |
| pá shū yǐn shuǐ歠菽饮水 | 喝豆粥饮白水。喻生活清苦。 | 汉·桓宽《盐铁论·孝养》:“歠菽饮水,足以致其敬。” |
| hé shuǐ bù xǐ chuán河水不洗船 | 比喻不相干或相安无事。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洗船。” |
| dī shuǐ chéng hé滴水成河 | 比喻积少成多。 | 周立波《山乡世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 |
| fú róng chū shuǐ芙蓉出水 |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
| yǐn shuǐ chuò shū饮水啜菽 | 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 shuǐ xiè bù lòu水泄不漏 | 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小小国都,城不高,池不深,被三国兵车,密密扎扎围得水泄不漏,城内好王害怕。” |
| shuǐ diào gē tóu水调歌头 | 词牌名。 |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
| sháo shuǐ yī luán勺水一脔 | 一勺水,一块肉。喻量少。 | 清·冯桂芬《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勺水一脔不足言,冀后之人增其式廓。” |
| tuō rén xià shuǐ拖人下水 | 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 | 明 李素甫《元宵闹》第25出:“这是娘子拖人下水,与我什么相干?” |
| shuǐ cháng chuán gāo水长船高 | 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芭蕉继彻禅师》:“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
|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萍水相逢 | 萍:浮萍;是随风飘荡;聚散离合不定的一种厥类植物。像浮萍随水飘泊;偶然聚在一起。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 ōu shuǐ xiāng yī鸥水相依 | 依:依靠。比喻难以离开赖以生存的环境。 | 明·陈汝元《金莲记·蜀晤》:“我老生涯鸥水相依,他旧风流鸿塞荒投。” |
| rú yú sì shuǐ如鱼似水 | 比喻关系融洽、亲密。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那田氏比先前二妻,更有姿色。肌肤若冰雪,绰约似神仙。庄生不是好色之徒,却也十分相敬,真个如鱼似水。” |
| jī shuǐ chéng yuān积水成渊 | 比喻积小成大。 |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 guī zhī ruò shuǐ归之若水 | 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
|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8回:“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
| bù xí shuǐ tǔ不習水土 | 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 《通俗编 地理引南史 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宋弁答曰:当是不習水土。” |
| luò huā liú shuǐ落花流水 |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
| dà shuǐ yān le lóng wáng miào大水淹了龙王庙 |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闯王派我来,也只是同你们见见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 |
| chū shān quán shuǐ出山泉水 | 出山:比喻出仕。旧指做了官的人,就不象未做官时那样清白了。 | 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
| shuǐ mù qīng huá水木清华 | 水:池水,溪水;木:花木;清:清幽;华:美丽有光彩。指园林景色清朗秀丽。 | 晋 谢混《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
| fù shuǐ bù shōu覆水不收 | 覆:翻、倾倒。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 |
| chūn fēng yí shuǐ春风沂水 |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 | 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 wū ní zhuó shuǐ污泥浊水 | 肮脏的泥;浑浊的水。比喻一切落后;腐朽和反动的东西。 | 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
| pá shān shè shuǐ爬山涉水 | 形容路途艰辛。 | 范金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在作战频繁的长征路上,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们一样爬山涉水,栉风沐雨。” |
| xīn rú zhǐ shuǐ心同止水 | 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同“心如止水”。 | 唐 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杨十二博士》诗:“身觉浮云无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潇洒疏朝市, 不要崎岖隐姓名。” |
| shuǐ lǜ shān qīng水绿山青 | 形容山水景色艳丽如画。 | 清·洪昇《长生殿·闻铃》:“只是对此鸟啼花落,水绿山青,无非助朕悲怀。” |
| yī tán sǐ shuǐ一潭死水 | 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潭:深水池。 | 元 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我正忒坎坷,自怨咨,九重天忽有君恩至,正是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
| lěng shuǐ tàng zhū冷水烫猪 | 烫猪,指杀死猪后用开水烫,以便去毛。用冷水烫猪等于不烫,猪毛仍去不掉。比喻白出力,徒劳无功。 | 沙汀 《淘金记》二六:“他对他自己说,‘格外并没有讲什么呀!“不要慌,慌什么啊!”自然,态度不大那个,有点象冷水烫猪!’” |
| shān qīng shuǐ xiù山清水秀 | 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 yú shuǐ zhī qíng鱼水之情 | 像鱼和水那样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 | 明·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
| yǐ shuǐ jiù shuǐ以水救水 | 引水来救水灾,水势越盛。比喻不仅不加以制止,相反更助长其势。 | 《庄子 人世间》:“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
| shuǐ niú guò hé水牛过河 | 指出露头角,出头露面。 | |
| sù shuǐ xíng zhōu溯水行舟 | 逆水行船。 | |
| bīng hán yú shuǐ冰寒于水 |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 shí rì yī shuǐ,wǔ rì yī shí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 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
| shuǐ guò yā bèi水过鸭背 | 比喻事过之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 |
| píng shuǐ xiāng zāo萍水相遭 |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 明·陆采《明珠记·煎茶》:“天呵,果然是萍水相遭。” |
| shuǐ xìng suí xié水性随邪 | 邪:不正派。比喻没有主见,不正派。 | 元·关汉卿《哭存孝》:“枉了他那眼霜卧雪,阿妈他水性随邪。” |
| chǔ shuǐ wú shān楚水吴山 | 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 唐 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牙书》:“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
| qīng tíng diǎn shuǐ蜻蜓点水 | 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比喻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 唐 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 shuǐ dà yú duō水大鱼多 |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 |
| chēng xīn liáng shuǐ称薪量水 | 称:衡量轻重;薪:柴;量:测量。比喻持家节俭或过于吝啬。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安老爷虽是研究铸史的通品,却是个称薪量水的外行。” |
| yóu yú dé shuǐ犹鱼得水 | 犹:如同。如同鱼得到水。比喻得到投合自己心意的人或环境。 |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与亮情好日密,自以为犹鱼得水也。” |
| bīng qīng shuǐ lěng冰清水冷 | 指冷冷清清。 | 《何典》第四回:“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闹弗清楚,到也不甚觉着。及至断了七,出过棺材,诸事停当,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
| huà shuǐ lòu bīng画水镂冰 |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 汉 桓谭《新论》:“画水镂冰,与时消释。” |
| yú fāng shuǐ fāng盂方水方 | 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
|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元 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半句话搬调做十分事,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
| shū shuǐ zhī huān菽水之欢 | 菽:豆类的总称;菽水:指普通的饮食。指供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 shuǐ liú huā xiè水流花谢 | 谢:脱落。指河水流逝,花儿也凋谢了。形容景色凋零残败,用来比喻局面残破,好景已不存在,无法挽回。亦作“花谢水流”。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二郎神>》:“水流花谢,春事竟茫然。” |
| shuǐ shēn huǒ rè水深火热 | 像在深水里;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 wú gēn zhī mù,wú yuán zhī shu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 | 语出《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
| hóng shuǐ héng liú洪水横流 | 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 | 《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 |
| shān méi shuǐ yǎn山眉水眼 | 形容女子眉目清秀水灵。亦作“水眼山眉”。 | |
| liú shuǐ wú qíng流水无情 | 流水一去不复返,毫无情意。比喻时光消逝,无意停留。 | 唐 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诗:“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
| jiā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江水不犯河水 | 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没有关系。 | |
|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一口吸尽西江水 |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
| 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 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比喻积少成多。 | 《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
| yī bài rú shuǐ一败如水 | 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形容失败惨重。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
| cuō yán rù shuǐ撮盐入水 | 形容立刻消灭干净。也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 |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欶。” |
| yú shuǐ shēn qíng鱼水深情 | 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 明 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
| shè shuǐ dēng shān涉水登山 | 涉:渡水。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形容旅途艰辛或行程连绵不断。 | 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假饶他升天摄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赶将去活喇喇牵转白牛。” |
| sì shuǐ liú nián似水流年 | 流年:光阴。光阴像川流不息的江水;一去不复返。比喻光阴过得很快。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
| yī yī dài shuǐ一衣带水 | 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 pán shuǐ jiā jiàn盘水加剑 | 汉代大臣自杀处死的一种表示。加剑:自杀。 | 《汉书·贾谊传》:“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 |
| bù fú shuǐ tǔ不服水土 |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
| bù fú shuǐ tǔ不伏水土 | 水土:指一地的饮水、气候、环境等。不能适应某地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比者所发诸道南讨兵马,例皆不谙山川、不伏水土,远乡羁旅,疾役杀伤。” |
| shùn shuǐ rén qíng顺水人情 | 利用机会顺便给人的好处。也指不费力的人情。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守将和军卒都受了贿赂,落得做个顺水人情。” |
| jiān jiā qiū shuǐ兼葭秋水 | 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 《诗经·秦风·蒹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 jūn zǐ zhī jiāo dàn ruò shuǐ君子之交淡若水 | 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 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 yī lián rú shuǐ一廉如水 | 为官廉洁,如流水一样清洁。 | 元·柯丹丘《荆钗记·民戴》:“老爷自到任以来,一廉如水。百姓今喜高升,小老人具礼远送。” |
| shuǐ sòng shān yíng水送山迎 | 欣赏风景,寄情山水。指旅途遥远。 | 唐·吴兢《富春》诗:“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望穿秋水 |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yī zhàng bō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
| shuǐ jìn é fēi水尽鹅飞 | 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断意绝,眉南眼北,恁时节水尽鹅飞。” |
| 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 yíng yíng yī shuǐ盈盈一水 | 比喻相隔不远。 | 《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 shān bēng shuǐ jié山崩水竭 | 见“山崩川竭”。 |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蜀郡本汉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
| lù zhé shuǐ lì陆詟水栗 | 谓声威远播,四方畏服。 | 东汉·班固《东都赋》:“陆詟水栗。” |
| shuǐ yuè jìng huā水月镜花 | 水中月,镜中花。比喻虚幻景象。 |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
| ní pú sà luò shuǐ,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 | 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
| wàn shuǐ qiān shān万水千山 | 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 宋 宋徽宗《燕山亭 见杏花作》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
| shuǐ sè shān guāng水色山光 |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 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眺》诗:“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暝沈沈。” |
| chéng gāo jué shuǐ乘高决水 | 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 宋·司马光《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陛下诚能行此二者……后日之政,如顺风吹毛,乘高决水,可以不劳而成功者。” |
| yǐn shuǐ shí shū饮水食菽 | 见“饮水啜菽”。 | 晋·皇甫谧《高士传·老莱子》:“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枝木为床,蓍艾为席,饮水食菽,垦山播种。” |
| shuǐ luò shí chū水落石出 |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 bēi shuǐ chē xīn杯水车薪 | 杯水:一杯水;车薪:一车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
| shān qióng shuǐ duàn山穷水断 | 见“山穷水尽”。 | 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溪间峥嵘,岩崖豁险,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
| shuǐ dǐ mō yuè水底摸月 | 同“水中捞月”。 | 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谚语至理》:“赊酒时风花雪月,饮之时流星赶月,讨钱时水底摸月。喻世之无赖者也。” |
| féi shuǐ bù luò wài rén tián肥水不落外人田 | 肥水:借指好处。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 | 沈从文《一个大王》:“俗话说‘肥水不落外人田’,因此一排人把步枪上了刺刀,守在门边,预备给这弁目过不去。” |
| yī dǔ zǐ huài shuǐ一肚子坏水 | 指人心肠很坏。 |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
| shuǐ lù bì chén水陆毕陈 | 水陆:指水陆所产的珍贵食物。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 | 《晋书 石崇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 |
| fēng mén shuǐ kǒu风门水口 | 指要冲。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一回:“如今听得朝廷起大军来,与方腊厮杀,我这里正是风门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别处去躲。只留下老身,在这里看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