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才的成语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lù jǐ yáng cái露己扬才 | 见“露才扬己”。 | 宋·苏舜钦《投匦疏》:“若出而求陛下之试,是其人非高蹈者,则皆露己扬才,干时谒进者也。” |
| mìng shì zhī cái命世之才 | 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 汉·李陵《答苏武书》:“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 |
| yáng jǐ lù cái扬己露才 | 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 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
| cái gāo yì guǎng才高意广 | 意:意愿;理想;广:广阔;远大。才学很高;志向远大;却难于成就大事业。 | 明 胡震亨《唐音癸签》:“大抵才高意广,如孔北海(孔融)之徒。” |
| ài cái rú kě爱才如渴 |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
| qī bù qí cái七步奇才 |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文事》:“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
| lì bó cái shū力薄才疏 | 薄:轻微;疏:粗疏。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初世为人,便要结识天下好汉,奈缘力薄才疏,不能接待,以遂平生之愿。” |
| dāng shì cái dù当世才度 | 当世:当代,现世。才:才华。度:气度。当代具有才华气度的人。亦作“当世才具”。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曹肇传》:“肇有当世才度,为散骑常侍、屯骑校尉。” |
| jīn néng fù cái矜能负才 | 矜:自夸。自以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 | 《晋书·唐彬传》:“邓艾忌克诡狭,矜能负才,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 |
| cái wàng jiān lóng才望兼隆 | 才:才学;望:声望,名望;隆:高。才能和威望都很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今卿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为妙。” |
| duō yì duō cái多艺多才 | 见“多才多艺”。 | 《南史·梁纪下·敬帝》:“高祖固天攸纵,聪明稽古,道亚生知,学为博物,允文允武,多艺多才。” |
| dà cái cuī pán大才榱盘 | 同“大才盘盘”。 | |
| cái mò zhī sǒu才墨之薮 | 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 清 龚自珍《书金伶》:“噫!江东才墨之薮,楼池船楫之观,灯洒之娱,春晨秋夕之游,美人公子,怜才好色,姚冶跌逿之乐,当我生之初,颇有存焉者矣。” |
| ài cái ruò kě爱才若渴 |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就象口渴想喝水一样,形容十分珍惜人才。 | 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卷:“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昌黎之诗也。” |
| cái qì chāo rán才气超然 | 超然:超出别人。才能气质超群出众。 | 宋·陆游《汉宫春》:“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
| biàn cái wú ài辩才无碍 |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 《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 |
| cái dà xīn xì才大心细 | 才:才能。才能很高,思考细密。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0回:“加写‘才大心细,能负责任’两考语。” |
| jiāng yān cái jìn江淹才尽 | 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后来常用“江淹才尽”比喻才思衰退。 | 南朝·梁·钟嵘《诗品》:“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
| cái huá chāo zhòng才华超众 |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 |
| cōng míng cái zhì聪明才智 |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
| yī biǎo rén cái一表人才 | 形容人的相貌;仪表都很出色。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么!” |
| shū zhì yīng cái淑质英才 | 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 《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
| ài cái rú mìng爱才如命 | 爱惜人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1回:“本帅爱才如命,何必过谦?” |
| cái shū xué qiǎn才疏学浅 | 才:才能;疏:空虚;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不深。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
| xíng duǎn cái gāo行短才高 | 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红拂记·英雄投合>》:“这是负心人行短才高,转眼处把人嘲诮。” |
| zhì qióng cái jìn智穷才尽 | 智能与才能已经穷尽。 | |
| xiù cái zào fǎn,sān nián bù chéng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秀才:指儒生。秀才反叛朝廷,多年也难以成功。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
| gài shì zhī cái盖世之才 | 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 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
| bó xué duō cái博学多才 | 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 yī bō cái dòng wàn bō suí一波才动万波随 | 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 | 宋 惠洪《冷斋夜话 船子和尚偶》:“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
| bǎi lǐ cái百里才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 |
| rén cái chū zhòng人才出众 | 人品才能超出众人。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二:“年二十五岁,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
| nǚ mào láng cái女貌郎才 | 女子美丽,男子有才华。比喻姻缘十分美满。 | 元·杨暹《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俺什么女貌郎才厮撞着,将父母远乡相抛,雁杳鱼沉没下落。”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十一回:“却说李衙内和玉楼,两个女貌郎才,如鱼似水。” |
| chāo shì zhī cái超世之才 |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 zhuó wěi zhī cái卓伟之才 | 卓伟:卓越伟大。指杰出的人才。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戴赫烈之宠,体卓伟之才。” |
| jīng cái fēng yì惊才风逸 | 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
| zūn xián ài cái尊贤爱才 | 尊重和爱护有道德和才能的人。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1回:“你这位贵老师总不是什么尊贤爱才,不过想人拜门生,受些礼物。” |
| fù dì jīn cái负地矜才 | 谓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 | 《南史·蔡凝传》:“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 |
| liǔ xù cái gāo柳絮才高 | 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拟?’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
| dé báo cái xiān德薄才鲜 | 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 |
| duō cái duō yì多才多艺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 | 《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
| dà cái xiǎo yòng大才小用 | 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你如今连个‘名世之数’都不肯出,真正大才小用了。” |
| cái shū shí qiǎn才疏识浅 | 才:才能;疏:空虚;识:学识;浅:浅薄。才能不高,学问与见识浅薄。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卷:“晚学生才疏识浅,全仗老太师海涵。” |
| cái mào liǎng quán才貌两全 | 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才貌两全,京师人每呼少俊。” |
| biàn cái wú hé辩才无阂 | 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 《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
| xíng duǎn cái qiáo行短才乔 | 乔:高。才能虽高而德行欠缺。 | 明·张凤翼《红拂记·同调相怜》:“这是负心人行短才乔,转眼处把人嘲诮,更烂翻寸舌,易起波涛。” |
| bǎi lǐ zhī cái百里之才 |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庞士元非百里之才。” |
| cái shū yì guǎng才疏意广 | 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
| hóng cái yuǎn zhì宏才远志 | 宏:广博。杰出的才能和远大的志向。 | 鲁迅《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
| cái bì shí qiǎn才蔽识浅 | 蔽:塞而不通。才能蔽塞见识浅陋。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 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
| tì tǎng zhī cái倜傥之才 | 倜傥:卓异;才:学问和才能。卓越特出的才能。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 |
| cái shū jì zhuō才疏计拙 | 指才识疏浅,不善谋算。 | 元 魏初《满江红 寄何侍御》词:“今老去,才疏计拙,百居人后。” |
| huái cái bù yù怀才不遇 | 怀:怀藏;才:才干;才能。很有才能但是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没有施展的机会。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通显,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
| zhì dà cái duǎn志大才短 | 志:抱负。指人志向大而才能不够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
| niàn jiù lián cái念旧怜才 | 旧:老交谊;怜:怜爱。思念旧谊,爱惜贤才。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156首:“方知大君子之念旧怜才,迥出寻常万万。” |
| huái cái bào dé怀才抱德 | 抱:胸怀。既有才学,又有德行。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楔子:“怕有那山间林下,隐迹埋名,怀才抱德。” |
| quán cái mò xué诠才末学 |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 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诠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
| cái shí guò rén才识过人 |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 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
| cháng cái duǎn yù长才短驭 | 犹言大才小用。 | 清 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又蒙洪提督保举,调回广东,以为有些好处,谁想只受大南门把总之职。所谓长才短驭,好不令人愤恨。” |
| fěi cái guǎ xué菲才寡学 | 菲:微薄;寡:少。才能微小,学识肤浅。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3回:“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 |
| yī jiè zhī cái一介之才 | 微小的才能。 | 《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
| xiān cái guǐ cái仙才鬼才 | 仙、鬼:比喻非凡。指才华杰出非凡的李白和李贺。 | 宋·阮阅《诗话总龟》:“宋景文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
| cái gāo yùn jiǎn才高运蹇 |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 |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
| jīn cái shǐ qì矜才使气 | 矜:自夸;自负;使气:意气用事。以才华自负;意气用事;盛气凌人。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黄雅林》:“先生学问渊博,矜才使气,医卜艺术之书,无不周览。” |
| yīng quǎn zhī cái鹰犬之才 | 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狗,打猎时用于追捕猎物。用作鹰犬之才。比喻供驱使、能出力的人。 | 汉·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
| liè cái jué miào埒才角妙 | 比才艺,争最妙。 | 汉 傅毅《舞赋》:“合场递进,按次而俟,埒才角妙,夸容乃理。” |
| rèn zhòng cái qīng任重才轻 | 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 | 三国蜀 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 |
| rén cái jǐ jǐ人才济济 | 人才: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济济:众多的样子。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济济:众多样子。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
| kuàng shì qí cái旷世奇才 | 旷世:当代没有能相比的。指当代少见的奇才。 | 明 屠隆《彩毫记 祖饯都门》:“李公旷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
| cái shū dé bó才疏德薄 | 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 | 元 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小生才疏学薄,敢劳大人下降,真乃蓬荜生辉也。” |
| láng cái nǚ zī郎才女姿 | 见“郎才女貌”。 | 明·张凤翼《红拂记·掷家图国》:“为郎才女姿,非是云邀雨期,这情踪傍人怎知?” |
| cái mào shuāng jué才貌双绝 | 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 | 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闻足下大名,果然才貌双绝。” |
| wáng zuǒ zhī cái王佐之才 | 佐:辅佐,帮助。指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 | 《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
| cái yì zhuó jué才艺卓绝 | 才:才能;艺:技艺;卓绝:无可比拟。才能技艺高超无比。 | 汉·桓谭《新论·思慎》:“人虽才艺卓绝,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 |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毛泽东《实践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 |
| yán cái shòu zhí沿才受职 | 根据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 | 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修,人纪咸事,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受,一本作“授”。 |
| luò yáng cái zǐ洛阳才子 |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 晋 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
| bā dǒu zhī cái八斗之才 |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
| yán cái shòu zhí沿才授职 | 沿:顺着,按照;授:任命。按照人的才能授以相称的职务。 | |
| duó jǐn cái夺锦才 | 夺锦:夺锦袍。争夺锦袍的才华。形容才华超群,后来居上。 | 《新唐书·宋之问传》:“之问俄倾献,后览之嗟赏,更夺锦袍以赐。” |
| cái dà rú hǎi才大如海 | 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 |
| jiāng láng cái jìn江郎才尽 | 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
| gāo cái dà dé高才大德 |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 |
| dòng liáng zhī cái栋梁之才 | 比喻能担当大事的人才。 | |
| jiāng láng cái yǎn江郎才掩 | 同“江淹才尽”。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炀帝好大喜功,每事自恃有才,及至征蛮草诏,便觉江郎才掩。” |
| cái gāo bā dǒu才高八斗 |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
| yì guǎng cái shū意广才疏 | 意:意愿,志向。志向远大,但才能浅薄。指志大才疏。 | 宋·杨万里《陈公墓志铭》:“臣素不识浚,亦闻其人意广才疏,虽有勤王之节,安蜀之功,然其败事亦不少。” |
| xiù cái rén qíng秀才人情 | 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 | 清 朱之瑜《答奥村庸礼书》:“外具湖笔、斗方贰种,真乃秀才人情而已。” |
| shì cái jīn jǐ恃才矜己 | 恃:依靠,凭借;矜:自以为贤能。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 《隋书·炀帝纪下》:“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掩其过。” |
| cái jiān wén wǔ才兼文武 |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
| cái dà nán yòng才大难用 | 见“材大难用”。 | 《书言故事·花木类》:“有才不遇,曰才大难用。” |
| quǎn mǔ xià cái畎亩下才 | 畎亩:田地,田间。比喻平庸之才。 | 《旧唐书·杨收传》:“臣畎亩下才,谬当委任。” |
| xué yōu cái shàn学优才赡 | 赡:充裕。学问好,又富有才气。 | 《元史·李冶传》:“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 |
| dà cái cuī pán大才榱槃 | 指有大才干的人。同“大才槃槃”。 | |
| cái jìn cí qióng才尽词穷 | 词:文词;穷:尽。才学用尽,言词枯竭。形容学识浅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半日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 |
| bù jī zhī cái不羁之才 |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汉书·司马迁传》:“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
| xī shì zhī cái希世之才 | 指世间很少有的人才。 |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欲解倒悬之厄,须杖希世之才。” |
| dà cái pán pán大才槃槃 | 槃槃: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大才槃槃谢家安。” |
| lù lù yōng cái碌碌庸才 | 碌碌:平庸的样子。指才能平庸。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4回:“汝碌碌庸才,非经济之具,不可滥厕冠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