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为何在英文中被称作Kweiyang而非Guiyang贵阳的英文旧称"Kweiyang"源于19世纪邮政式拼音系统,该系统以韦氏拼音为基础对西南官话发音进行转写。随着汉语拼音推广,1987年中国政府正式规定"...
贵阳为何被西方人称作Kweiyang或Kwe
贵阳为何被西方人称作Kweiyang或Kwe贵阳的英文名"Kweiyang"实际源于19世纪邮政式拼音系统,而简称"Kwe"则是该拼写首音节缩写。这一命名既非音译也非意译,而是特定历史时期语言规则的

贵阳为何被西方人称作Kweiyang或Kwe
贵阳的英文名"Kweiyang"实际源于19世纪邮政式拼音系统,而简称"Kwe"则是该拼写首音节缩写。这一命名既非音译也非意译,而是特定历史时期语言规则的产物,反映了西方对贵州方言发音的转写尝试。
邮政式拼音的标准化烙印
1906年上海举行的帝国邮政联席会议确立了这套罗马化方案,其核心在于用拉丁字母模拟汉语方言发音。当时西方传教士记录的贵阳方言中,"贵"字发音接近"kwei"而非现代汉语拼音的"gui",这种差异源于古汉语见组字未颚化的历史语音特征。
黔中方言的发音化石
对比现代贵阳话,"贵"字仍保留舌根音[k]声母而非舌面音[tɕ],这种存古特点在西南官话中较为罕见。19世纪英国外交官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r)的《贵州方言研究》便采用"kwei"标音,证实当时西方学者已注意该特征。
殖民时期的命名惯性
大英海关《中国通商手册》(1863)首次官方使用"Kweiyang"拼写,后经《马可波罗行记》等西方著作强化传播。20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贵州考察时,其测绘地图均采用此拼法,进一步固化了国际认知。
从Kwe到Gui的范式转换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推行后,"Guiyang"成为标准拼写。但国际航空代码仍保留"KWE"作为贵阳龙洞堡机场代号,这种新旧标准的共存现象在重庆(CKG)、厦门(XMN)等城市同样存在,成为语言政策更迭的特殊见证。
Q&A常见问题
邮政式拼音为何在西南地区差异显著
云贵川方言复杂多变,西方记录者常依据接触的特定人群(如商帮、少数民族)发音转写,导致同城多拼现象。例如昆明曾有Yünnan-fu和Kunming两种拼法并存。
现代贵阳话是否还保留"kwei"发音
当代方言调查显示,贵阳老派方言仍存在[kuei]白读音,但年轻人多改用[tɕi]文读音。这种文白异读正好解释了拼音演变的内在语言逻辑。
国际航空代码为何抗拒拼音更新
IATA代码具有全球唯一性和稳定性要求,1961年制定时中国尚未加入国际航空运输体系。后期变更需协调全球航行系统,成本远超语言规范需求。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