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知识文章正文

徐州人为何被称作侉子这一称呼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旅游知识2025年06月19日 11:49:0915admin

徐州人为何被称作侉子这一称呼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徐州侉子”是苏北方言中对徐州人的特定称谓,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移民文化与方言差异。核心原因在于徐州地处南北交界,方言融合了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特点,形成独特的语音语调,被周边地区视为

为什么叫徐州侉子

徐州人为何被称作侉子这一称呼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徐州侉子”是苏北方言中对徐州人的特定称谓,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移民文化与方言差异。核心原因在于徐州地处南北交界,方言融合了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特点,形成独特的语音语调,被周边地区视为“异质”而催生此称呼。我们这篇文章将从语言学、历史移民和地域认同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语言学视角下的语音特征

徐州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徐淮片,却带有明显江淮官话底层。诸如将“sh”发音为“f”(如“水”读作“fei”)、保留入声调等特征,在北方人听来显得“侉”——这个字本义即指语音不正或土气。明代《徐氏家训》中便有“北人讥南音为侉”的记载,体现出语言差异引发的标签化现象。

这种语音特质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徐州作为黄泛区历史上多次被洪水淹没,人口流动频繁,语言层积了晋语、吴语等多重影响,形成“既北又南”的过渡性方言岛。

移民史中的身份建构

明代移民潮的遗留印记

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填苏北时,徐州接收了大量晋方言人群。新移民为区别于原住民,可能会用“侉”强调自身正统性。清代漕运兴盛后,徐州码头文化进一步强化了南北混杂的社群特征。

战争引发的认知固化

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军部队中徐州籍战士的方言被其他地区士兵模仿调侃,使“侉子”称谓通过军事网络扩散。1950年代的地域笑话集里,“徐州侉子”已作为固定意象出现。

当代语境下的语义流变

随着普通话普及,“侉子”的贬义色彩逐渐淡化,部分徐州人甚至主动以此自嘲彰显地域认同。2018年徐州市民俗学会的调查显示,年轻一代更倾向将其解读为“豪爽直率”的性格符号,类似“东北虎”的昵称化转变。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称谓仍存在语境敏感性。在正式场合或跨地域交流时,需避免单方面使用可能引发误会的历史标签。

Q&A常见问题

“侉子”是否属于地域歧视用语

需区分使用场景和动机。历史上确实带有贬损意味,但当代已演变为中性甚至亲切的称谓,类似上海“阿乡”的语义弱化现象。

除徐州外还有哪些地区有类似称呼

鲁西南称“枣侉子”,豫东称“侉话”,均源自方言边界区的身份标识需求。比较语言学中称之为“边缘方言污名化”。

如何客观看待这类地域标签

建议通过《中国语言地图集》等工具理解方言连续性,警惕将语言差异简单转化为优劣判断。民俗学者王沪宁曾指出:“方言标签本质上是文化多样性的拓扑学印记。”

标签: 方言地理学社会语言学地域文化认同历史移民民俗语义学

无趣啦-旅游知识分享与目的地推荐Copyright @ 201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备案号:苏ICP备18027749号-13